蕲春作家走乡村 檀林镇乌沙畈村采风作品专辑(二)

04-26 14:48  

顾问:甘才志  田志强  李  韧  李  泓  

主编:江清明

执行主编:周小芳   周志启

编委:耀   旭   张  冠   邱汉华   吉方君   刘彩燕  余拥军  杨    进   郑晓燕   陈欣春  周永红  毕传高


2021年3月,蕲春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家走进檀林镇乌沙畈村,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礼赞高歌。

本期上刊:

乌沙畈村有“金果”/江清明

乌沙畈走笔/周永红

春到乌沙畈/韩向荣

蕲春的世外桃源——乌沙畈/高清中

门前的桥/毕传高

山野里的风/缪勇强

将军山夕照/梅书海

乌沙畈,您感动了我/黄鹤

乌沙畈的春天/周志启

乡愁/喻葵

父子传奇/高永祥

重逢乌沙畈/郑松


乌沙畈村有“金果”

文/江清明

       金果是一种新型水果,属梨科,也叫金果梨,目前鄂东仅蕲春县檀林镇乌沙畈村大面积试种成功,初步取得了效益,村民叫它“致富果”。而真正的金果是扎根山乡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村支书占建芳。

       乌沙畈村离蕲春县城差不多100公里,属蕲北山区,海拔800多米,毗邻安徽太湖,是蕲春的西藏。因偏远闭塞,是一个被遗忘的村落,从县城到省城武汉比到乌沙畈要方便快捷得多。车至英檀大别山腹地公路,沿乌沙河村道级级向上十余公里,便是乌沙畈。乌沙河是蕲河的源头之一,山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因雨水经过亿万年的冲刷,由山间小溪变成了潺潺流水的小河。乌沙河两岸陡峭,深约10余丈,有“乌沙大峡谷”之称,春日映山红在两岸山谷肆意燃烧,夏季里河床干涸,多裸露巨型乌黑的岩石,象巨人在这里排兵布阵,秋天峡谷野果飘香,寒冬有皑皑白雪,四季轮回,美轮美奂,季季有看点。

       乌沙畈其实不叫畈,最平坦的地方就是村委会所在地,除去农舍,真正的农田也不过几十亩。几十亩的连片畈田在蕲南是小儿科,几百亩上千亩比比皆是,一眼望不到头,那才叫畈。乌沙畈也无乌沙,就是沙子都少见,更谈不上乌黑的土地。真不知道这乌沙二字是怎么来的,大概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山民,做梦也想在这有限的田畈里生长出象乌金的庄稼而得名的吧。

       说来怪得很,这个1700多人的村子尽管闭塞贫困,却很少有人愿离别故土,就是外出打拼,不管成功与否,大都回乡了。故土难离只是乡恋和乡愁的一面,村民坚信生他养他的大山,总有一天会从梦中醒来,变成金山银山。乌飞兔走,斗转星移,这一天终于在党的精准扶贫战略决策实施下到来了,乌沙畈党支部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得乌沙畈的山山岭岭点石成金。这个手握点金术的人叫占建芳,是乌沙畈村党支部书记。

       占建芳这个1975年出生的七尺男儿,初中毕业后,一边打工,一边自修,并取得了湖北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文凭。先是在江苏无锡一家公司搞管理,后赴浙江自己创业。每年春节回家,过完年就象候鸟一样飞走了,家乡乌沙畈仿佛是驿站。每次回来,家里都聚满了父老乡亲。村民既是来串门叙旧,也是满怀希望劝说占建芳落叶归根,带领大伙儿脱贫致富。占建芳是乡亲们看着长大的,既有知识文化,又在外头见过世面,只要肯回来,大伙儿愿甩开膀子跟着干,不愁日子没奔头。那会儿,占建芳的眼睛湿润了,人图的是啥?不就是被人尊重和信任么?回乡,值!

       2011年占建芳春节回来就留在家里,被村民推举为村委会主任,2018年选为村党支部书记。10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占建芳用脚丈量了村内鸡鸣寨、洪福寨、癞痢寨,绘制出了一张张脱贫攻坚致富图。在他的带领下,乌沙畈成了后进村转化的模范典型,2020年全镇村综合考评先进单位,村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占建芳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乌沙畈既是山区,也是革命老区。高敬亭的红二十八军和张体学的鄂东独立二团曾在这里战斗过,这是一块被鲜血浸染过的红色土地。新中国成立后,已是湖北省长的张体学多次向地县领导指示,不能穷了檀林的将军山,不能苦了檀林的乌沙畈。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到处都需要投入建设,地处鄂皖交界的乌沙畈不是建设重点,无暇顾及,面貌几乎没什么变化。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精准扶贫战斗冲锋号,拉开了世纪脱贫序幕,唤醒了乌沙畈群山中的三寨。作为村支部书记,占建芳丝毫不敢懈怠,不走出一条符合乌沙畈民情村貌的致富路,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张体学老省长,也对不起信任他的村民。

       乌沙畈无区位地理优势,但有得天独厚无污染的林地资源,发展中药材和林果种植是脱贫的好途径。无资金,招商引资,无技术,找院校专家帮扶。集中连片种水果,农户分散种药材,做好一茶一果一药材这篇大文章。蕲春县绿森和天意两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山林8000亩种植油茶,并套种中药材,树下散养茶香鸡,实行立体种植养植。蕲春桃花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1194.5亩林地种植黄桃,600亩种植金果。

       这金果很有来头,是土耳其梨子和新疆哈蜜瓜嫁接栽培的,由华中农业大学经过多年培育而成,对土壤、环境、气候要求苛刻。通过检测和试种,鄂东地区仅乌沙畈较为适宜。去年已试花挂果,单个高达1.5公斤,水份足,口感好,营养丰富,不易氧化腐烂,常温下保质期高达三个月,市面上很少见,高档水果类,售价每市斤高达20元,是名副其实的致富金果。

       泽恩惠风下,枝满自芳华,莫负春光撩秀色,岂容俗气乱摇芽。春日里,雪白的金果花张开笑脸迎游人,略通文墨的占建芳书记情不自禁作起诗来。是呀,乌沙畈村有金果,121户376人已全部脱贫,村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已到来。


乌沙畈走笔

文/周永红

       乌沙畈,于我来说,一张白纸。

      3月25日,好晴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空气里弥漫着花香。县作协开展“蕲春作家走乡村”采风活动,第一站便是该县檀林镇乌沙畈村,一帮文朋诗友乘大客车从县城出发。一路上,你说我笑,谈笑风生。我望着窗外,三月的乡村,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百花争奇斗艳,令人心旷神怡。这个季节,在我的眼里,最美的花儿莫过于金灿灿的油菜花,望去,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景最令人陶醉。就连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看着满眼油菜花,也忍不住留下了“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的赞美诗句。车跑了两个小时,开始爬坡北拐向一条山冲行去,左边,一条宽不过三米的水泥路弯弯曲曲地挂在半山腰,冲底是乌沙河,通向乌沙畈,河水清澈见底,“哗哗”地流着,有人说它是我们县城旁边蕲河的源头之一。车里有两位文友对乌沙畈熟悉,一位曾经在镇里工作过,一位曾经在村里驻过点。从他俩的言谈中,我零零星星地知道了些乌沙畈村的情况。这条路建于1992年,由县交通局投资兴建的,当地人称之为致富路,竣工那天,山里人跳呀,舞呀,笑呀,整整乐了三天,从此,乌沙畈人告别了肩挑背驮,年轻小伙子如 笼中之鸟纷纷飞出大山,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走南闯北,如龙入水,大显身手,一张张汇款单如雪片飞回来,渐渐地生活才有了起色。文友吴先生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县民政局工作,曾经到乌沙畈村驻点,从县城坐客车到该镇青草坪村下车,再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村里。那时,村穷民贫,交通闭塞,多数人最远的只到过五十余公里外的檀林街,至于县城只听说过……堪称蕲春的“西藏”。

       山里气温低,花儿开得迟,虽然是暮春,对面山上的野桃花、野梨花、野李花、樱花……正在开放,散落在绿树丛中,别有一番韵味。“快到了,还有半个小时就到了。”说是还要半个小时,我总觉得还有好远好远。眼前的路,眼前的河,眼前的山,眼前的景,对我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及至山顶,突然,眼前一亮,一个大豁口向下,豁然开朗。天啦,山顶之上竟然还有这么大的盆地,令人惊讶。这,就是乌沙畈了。

       眼前的乌沙畈,四周高山,说是畈,其实不是畈,确切地说应该是山顶上的一处盆地。村民的楼房散布在盆底周围,条条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盆底中间有一条合面街,全是二层楼房,红瓦白墙,门前花坛里的红叶石楠,在春阳的照射下格外耀眼。一条河流弯曲曲地通向村外。有一家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当地的山货,站满了购买的人,一位穿着水红色呢子大衣的中年妇女一边端货收钱,一边回答游客的询问……此情此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实在看不到贫穷落后的面貌。村支书是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中等身材,言谈举止透着精明、干练。他带着我们边走边介绍:2015年,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乌沙畈村成了重点贫困村,也赢来了发展机遇。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主动出击,通过招商引资,有三家企业落户村里,南边种植油茶;北边发展水果园,一个“南茶北果”的产业模式已经形成,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产业兴村,产业富民,前年,村里121户贫困户、376人脱贫,去年,乌沙畈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全村村民迈上了富裕道路。

       乌沙畈,山高林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红色老区。大革命年代,一位红军团长牺牲在鸡鸣寨,村里人为纪念他,将该寨改为得胜寨,现为黄桃基地;解放战争年代,原湖北省省长率领部队在这里战斗过。跨入新时代,这里的人民继承红色传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令人刮目相看。

       中午,在一家农家乐就餐,一道道地道的农家菜吸引了不少人。年轻的老板娘跑前跑后,忙个不停。看来,她的生意好红火。

       乌沙畈,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在抒写着美好的未来。


 春到乌沙畈

文/韩向荣

       春上乌石河,当窗外危岩和深涧一幕幕掠过,让我想起了多年前那个冬日的午后。1993年初冬乡镇换届,我下村参加村民选举。从田桥乡政府出发,顺着溪水下流芳、过青草坪,到龙井河电站,然后一个人上乌沙畈。新修的公路,前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岩头在滴水,石壁喷飞泉,沟壑挂瀑布,山谷万木摇动,水声轰鸣。时隔二十八年,当我坐在绿色的电动公交车上,想起当年看到路面上滚落的碎石,至今还有些后怕。司机是第一次来,听说我来过,担心地问:坡太陡,车上不上得去?我说,多年没来了,不知道。从蚂蚁岩河谷上山,没想到路还是那条路,现在好走多了,铺了水泥,做了防护栏,车顺利地开到了畈上,没有想象中那么惊险。

       环山流水冲积而成的乌沙畈,是田桥乡最大的田畈。这里地势平坦,海拔800米,夏天从水口上来,气温骤然降下来,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在地无三尺平的山里,让人感觉大山中别有洞天。这个春天,随美丽乡村采风团,我又来到了乌沙畈,映入眼帘的景色依然是那么迷人,田野上阡陌纵横,山沟里鸡犬相闻,蜿蜒清澈的河水,淌过干净光滑的圆石,置身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大家尽情地享受着微风送来浓郁的油菜花香。此刻,我的思绪无法平静,脑海又浮现出往日的情景,地处偏僻的田桥乡,是我由县城一名中学教师,改行从事行政工作的第一站。鄂皖交界的乌沙畈村,是我在千人大会上,第一次发表讲话的地方。当年村部设在山边祠堂,一座青砖老屋,召开选举大会的地点,是它后面小学操场。如今山坳里到处都是楼房,青山掩映着白墙红瓦,小学和村部建起了高楼,山里人的日子今非昔比。

       乌沙畈位于大别山南麓将军山脚下,乌石河的源头在毗邻安徽的三座山寨,中间是洪福寨、左边莲花寨、右边鸡鸣寨。当年帮乡里做过事的老查不知道在不在家,我问了一下向导,他说,今天没看见下来,应该在屋,老查家就住在洪福寨下面。我正要带你们去那里看看,2014年6月蕲春县洪福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全村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草药,现在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三家企业,南油茶、北水果的产业模式已经形成,在水果基地套种中药材,养殖茶香鸡,开发公司与贫困户和周边群众签了合同,大家都有事做,收入就有了保障。边说边聊,转过一道山弯,我看见了站在岗头上老查。多年未见,还是那么瘦,高高的个儿,背稍稍有点驼,穿着一身保安制服,站在一栋平房前。我叫了他的名字,他愣了一会儿才认出我,高兴地说,你怎么来了!

 我问他现在在那里做事,他说今年66了,谁还会用我,前几年在浙江做保安,现在在家里种点药材。他指了指门口堆放的松树筒子说,把它们埋在土里种茯苓。平房后面是金果园,园里开满了白色梨花。分明是梨树,怎么结金果?他说这是土耳其引进的新品种,一般梨子爱烂,它放几个月没事,只会自然风干。原来是果子金贵,怪不得叫金果。

       听说村里种了不少油茶,我问他路上怎么没有看见。他说在洪福寨和瘌痢寨之间那片山洼。他告诉我,瘌痢寨原来叫莲花寨,后来那里出了个山大王,是个瘌痢头,当地人痛恨他,就把他占山为王的山寨称之为瘌痢寨。鸡鸣寨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我又问了一句。他说,这个鸡可不是一般的鸡,是鸡冠蛇,这种蛇头上长着鸡冠,像鸡一样鸣叫,身子能立起来喷毒雾。鸡鸣寨地势凶险,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得胜寨。1946年9月中原突围,张体学率领新四军在这里开展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一天清晨,独二旅六团政委黄世德等人在鸡鸣寨召开秘密会议,由于叛徒出卖突然被敌军包围,黄政委为了掩护战友们突围英勇献身,后人为了纪念他,起名得胜寨。乌沙畈是红色革命的热土,这里曾经发生过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乌石河畔万人洞,在当地老百姓掩护下,藏过不少红军、新四军。

       时值晌午,告别老查前往鸡鸣寨下柯家老屋,路过一面山坡,看到满山的桃花。这里是黄桃园,村支书占建芳介绍说,现在乌沙畈再不是穷山恶水了,春有树莓、夏有黄桃、秋有金果、冬有毛栗,我们的目标是让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打造和谐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这位四十多岁的精干汉子,山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把目光投向了远方。他在构想乌沙畈又一个春天。桃花朵朵开,山里的财富如泉水一般,源源不断地从这道坡、那个洼,淌过岩缝小溪,在乌沙畈上汇聚,然后聚集起山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乌石河上空迸发出春雷般声响。

       人们在桃花园里流连忘返,村妇女主任田蜜,忙得象一只蝴蝶,在摆拍的人群中上下翻飞,不知谁家的狗也来凑热闹,时不时挤进镜头也来一张。抽空我向田蜜打听我在这里工作期间的妇女主任,她笑得像花儿一样,说不用打听了,等一会儿你就能见到她。当年因为交通不便,上来全靠两条腿,从乡里走到这里要二三个小时,来了以后就要住几天,村里食堂没有开伙,经常在她家里吃饭,来到柯家老屋才知道田蜜笑我的原因,这里就是田细能的家,我竟然忘了,当初的瓦屋如今变成了生态农庄。她一点没有老,面色红润,白净饱满的脸上看不到皱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见到我,她连忙喊来她的丈夫柯老师,笑着对他说,你的酒友来了!记得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三十岁的我,被她屋的柯老师灌得酩酊大醉。

       一壶老米酒端上来了,还有令我回味多年的满桌土菜。来吧!朋友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让我们一起为乌沙畈的明天干杯!


蕲春的世外桃源——乌沙畈

文/高清中

       鄂东蕲春的山水极其优美,风景如画,而最神奇的是蕲北大别山腹地。那里有道教圣地仙人台,天然氧吧云丹山,文人墨客喜爱留诗刻词的笔架峰,鬼斧神工的梯田云雾山等等。在这片神奇的群山叠嶂的山岚之中,传说有一处世外桃源,一直让很多人魂牵梦绕,由于道路纵横交错,似是而非,七弯八折,喜欢游山玩水的我,虽然多次寻找,终难如愿。

      惊喜总是常常伴随着意外,在这辛丑牛年的春分时节,我的老师突然电话邀请我一同去探访乌沙畈。早就听人说乌沙畈就是蕲春的世外桃花源,喜出望外的我当天起了一个大早,迫不及待地在人民广场急切地等待老师们的到来。

       不一会,一辆绿色电瓶公交车停在面前,大家不由异口同声,这个电动车也能上大别山?

       放心吧,如今的全县各个乡镇,就连乡村村村通公路国家都配上了这种公交车,师傅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一路风光无限,车道旁远处近前的油菜花让老师们一阵阵喝彩,蕲河上空飞翔的白鹭一直与我们伴行,而我的眼光并没有去观看这些,心里一直想着师傅的话,自问道,这三十多个老师坐在这辆只配硬座的电瓶车上,平稳而又宽敞,怎么没有半点噪音和颠簸呀,怪。一向有些晕车的我似乎没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感觉,好奇之余不知什么时候昏昏然自然睡去。

       “走错了道,导航让转弯返回五百米左转。”一阵嘈杂声冷不丁把我吵醒,往外一看,车外居然处处是大山。

       “这是将军山”有人道。

        “不,将军山在另一边,这是泗流山,再前面就是青草坪。”

       “快问韩老师,他曾经在这里乡政府工作过五年。”    一车人七嘴八舌。

       “到了?”

       韩老师也和我一样从睡梦中醒来后往窗外东张西望 ,“这是哪里?什么时候修了这么宽的柏油公路,路两旁怎么多了这些漂亮的别墅?”看他诧异的样子,如今的农村变化一定也让这位蕲春游记大家不知道东南西北吧。

       看着韩老师一直抓着头,江老师说,高德地图在这里导航不行就换百度导航。众人操作一番,公交师傅来回倒车,调头,几经周折,在导航和几位熟悉此地老师的指导下,车子终于进入了鸡鸣河流域,沿着乌沙畈的方向而行。

      有人在车前大声喊道:“前面就是乌沙畈大峡谷了,坡陡路峭,大家坐稳了。”

       车子来回颠簸,山道路窄曲折,凌空而上电瓶车像有使不完的劲,此时我才相信师傅早晨说的话。

       是的,如今的社会科技非同凡响,这神奇的北斗导航,这绿色环保的电瓶公交车,这硬化的村村通公路,还有这人迹罕至处的栋栋别墅和一路走来随处可见西服革履的年轻人,如今的农村变迁,处处在彰显着与县城漕河不一样的美丽。

       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山顶,车子停了下来,站在谷上,峡谷全貌,尽收眼底。只见层峦叠嶂,丛林繁茂,绵延起伏的山峰蜿蜒迤逦,就好像一匹匹绿色的骆驼站立在蓝天中。两岸滴翠的山绿映衬着远景苍茫的模糊,使触手可及的美变成了眼前的幻像。

       继续前行,穿过这狭窄的山门,宛转这曲曲折折的之字路,我暗自庆幸如果没有这些老师同伴和这舒适的漂亮公交车,我可能做梦也难以找到这个地方。迷雾般的山野,似梦似幻,恍若隔世的景致,宛如另一个世界,这,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世外桃花源吗?

       随着电瓶的低鸣声,车子一路下行,视野慢慢开阔起来,山间地头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栽种秋葵、蕲艾和一些中药材,有的在挖地,或修沟渠,忙的不亦乐乎,不远处突然传来阵阵歌声:

乌沙畈里田地肥,丢下稻子谷满堆,

乌沙畈里山水秀,鸡鸣鸿福寨相对,

种桃结果拳头大,种梨香甜入心扉。

油茶品质纯又正,春天菜花满田野,

姑娘爱家不远嫁,

打工小伙个个把家争着回……

       不等歌声停止,大家弃车而行,好不容易短暂脱离常年的城镇生活,欢呼若雀。不知谁竟然兴高采烈起来:哇,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占去眼前,占去了田园,占去了属于我们的春天。 

       一会儿经过一片树林,许多的不知名的小树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地驻足观看,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漫山遍野,仿佛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许多许多的小鸟也不甘寂寞,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有的打打闹闹,有的唱着清脆悦耳的曲子。

       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竹筒模仿笛子,吹出不知名的小曲,脸上露出无尽的快乐和欢笑。 天空上,五颜六色的风筝使人眼花缭乱,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

       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在这里,时间陡然止住,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青翠盎然,那样的生机勃勃……

       但愿这次以后,我会记住路线,记住蕲春这个少有的桃花源。

       我愿在这里住上一辈子,好好地呼吸这里的空气,好好地看看这里的山,看看这里的水,看看桃花源里善良而又勤劳的人们,看看近在咫尺以外更广阔的桃花源。

       美丽的乌沙畈,景色处处宜人,美丽的桃花源,不是一次能看的够,我愿甘当向导,带上更多的朋友,来观赏您,书写您,歌颂您,记住您,让这里成为成千上万人们向往的桃源园。

       我爱你,梦中的桃花源,我爱你,美丽的乌沙畈。


门前的桥

文/毕传高

       2008年,门前大桥竣工的那天,隔河两岸的人都赶来燃放鞭炮,隔壁年逾七旬的茂元爹手拄拐杖,久久地伫立在桥头:“多少年了,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我所在的乌沙畈村,是远近闻名的省级特困村,“行路难”一直制约着这里的经济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扶下,本世纪初,村里硬化了主干路,通组公路修到了14个村民小组,唯有我们六组依旧“走路要趟河,搬运靠背驼”。

       怪只怪穿村而过的那条河,将我们六组100多号人扔在了河西。人们倒是会想法子,在河里齐齐整整地摆放着一个个搭石,这就是“桥”了。踩着搭石,大人们每天开工收工,孩子们按时上下学。晴天还好,但每年汛期来临,河水猛涨,上学的娃娃们只能望“河”兴叹。

       记得那年夏天,下了一场很大的雨,河水蹿得老高,漫过了河岸,冲毁了农田。那天,到了上学的点儿,我们十几个孩子站在河这边,望着河对岸的学校急得直抹泪。大人们从家里扛来木梯,拿来铁丝和钳子,很快,七八架木梯拼接在一起。大人们大喊一声:“放!”——那声音盖过了河水的咆哮声——梯子搭了过去,大人们穿着深筒靴,背着孩子小心翼翼地踩着梯子过河。木梯晃悠悠,河水浑浊浊,大雨哗啦啦,我紧闭着双眼,攥紧小拳头,生怕父亲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不知什么时候,耳旁的水声小了,身体也感觉不再晃动了,睁开眼一看,我正站在一块平地上,父亲正冲着我笑呢:“胆小鬼,没事儿啦!”

       “修一座桥吧,再苦不能苦孩子!”2008年春,父亲的这一提议得到组里大多数人的支持。可是,资金从哪里来?“农户自筹怎么样?”父亲跟大伙儿商量,“村集体也是一穷二白,不能给村里出难题。”一家家动员,一回回磋商,在最后一次恳谈会上,老党员茂元爹将3000多元“养老钱”悉数捐出,大家深受感动,达成一致共识:每户出资3600元,男丁出力,妇女做饭,众志成城修大桥!

       人心齐,泰山移。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不到半年,一座宽8米、跨径9米的大桥提前竣工,如一道彩虹横跨河面。乡亲们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祝,见此情景,塆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龙传诗兴大发:“一条大河起波澜,咫尺天涯行路难。昔日羊肠通大道,今桥高架云水间。”

      桥通了,路畅了,人和了,业兴了。大桥建成后,组里人一鼓作气修通了全长1.5公里的通组公路。沿着这条路,全组20多户的农副产品销往英山、漕河以及安徽太湖等地,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沿着这条路,绪中、宪宝、耀华等昔日玩伴外出闯荡,如今已小有成就;沿着这条路,一茬又一茬的孩子走进学校,开始了人生的启蒙。

       我也天天从这座桥走过,身边总跟着一群学生。山里的草黄了又青,花谢了又开,学生走了又来。一次次迎来送往间,倏然发现,我也成了一座桥,用知识和爱心垒起桥基,用青春和热血筑起桥墩,一年年,一届届,我满心欢喜地引领学生眺望远方的风景,走向山外的世界。


 山野里的风

文/缪勇强

       也许因为是在农村山里面长大的,所以不管到哪里,我对于山和山里的人自然而然的怀有一种亲切感。每当行走在山里时,和煦的清风迎面吹来,带着山野泥土的气息,总能悄悄带走我心头的烦闷,一种无尽的惬意油然而生。

       春和景明的仲春时节,我来到了檀林镇乌沙畈村踏青。檀林属蕲春北部偏远山区乡镇,境内石牛山、将军山、四流山、查家山、大王山等群山起伏蜿蜒。车子进入檀林镇区,新修的省道英黄线路景相融,香樟泛嫩绿,楠树发红枝,还配套建设了公路驿站、观景平台等设施。这条路是近两年交通助力脱贫攻坚的战果,就像是系在群山间的一条致富腰带,连通着山里与山外的世界。车上的人大多没有走过这条路,纷纷为山区交通的巨大变化而啧啧点赞。

       车子行走约两小时才到乌沙畈村,这比到省城武汉的时间还要长。从主干公路省道英黄线转到乌沙畈的通村公路仅只一车宽,基本上都是临崖临水路段。司机小心翼翼的驾驶,好在一路上对向并无来车。公路两旁青山如黛,车子经过一个山坳后,前方豁然开朗起来,到乌沙畈了!龙井河和巫澨河在这里汇成一条河,是蕲春的母亲河——蕲河最初的源头。正是枯水时节,满河床的大小石头,河水不急不缓,叮咚作响,水草在清亮透底的河水长得格外疼人,让人不由得产生了下去戏水的欲望。世间万物大抵如此,其本源清净无染,而其后则五颜六色。

       村书记介绍,乌沙畈的面积有两三百亩,这与蕲春南部的高德畈、东风畈、童畈等大田大畈比起来,可谓小巫见大巫。在高山包围的盆地间有这么一片良田可供耕种,土壤富含腐殖质而呈乌黑色,山里人们取名叫乌沙畈,也是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村书记还介绍说,乌沙畈本名叫乌纱畈,因乌纱寺的小和尚不甘心出家为僧,自学成才后中了举人,戴上乌纱帽归来后取名乌纱畈,只是后人写别了。可见,乌沙畈人不仅勤于耕作,还寄希望于诗书。而这,不正是中国传统的耕读传家美德吗?

       岁月的风吹到新时代,这种耕读传家美德在乌沙畈的表现,其生动实践就是乌沙畈村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所谓靠山吃山,乌沙畈村的主导产业就是围绕大山来做文章,发展种植经济。经过数年发展,乌沙畈村的油茶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总面积达到8000亩。油茶是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功在当代,利在后世,这也是乌沙畈人留给子孙的一笔财富。水果种植基地的黄桃和黄金梨共约2000亩,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此时开得正艳,吸引着成群蜂蝶翩飞,同行的几位美女也纷纷拈花留影。当地山上还有成片野生的树莓和毛栗,是原生态的美味,村里用心进行了集中规划打造。现在很多人讲究什么手工的、野生的之类,这些纯天然生长的树莓和毛栗,是大自然的馈赠,肯定能勾起到乌沙畈的外地人兴致。乌沙畈人立足本地实际,做到四季有处可玩、有景可赏、有果可尝,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悄然展开。

       中午在山岗上柯家塆一个农户吃地道农家饭。说是叫柯家湾,实际上就是柯姓兄弟五家人住在此。旁边的老大爷告诉我,当地周边并无柯姓,祖上数百年前从大冶逃难乞讨至此定居。乌沙畈地处鄂皖两省三县交界,柯家塆距离安徽太湖县境不过数里路而已。在帝制时代,这里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正适宜于安家生活。老人感叹如今太平盛世,乌沙畈的鸡鸣寨、癞痢寨、鸿福寨等荒山野岭成了经济发展的热土,龙井河和巫澨河中经常有成群结队的人搞溯溪活动,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吸引着外地人纷至沓来。难怪乌沙畈这个偏远的山区村还有1700多人口,大多数村民都没有搬迁,这与其它偏远山区村是迥然不同的。

       我在林间信步而行,午后和风拂面,只见山里的小竹笋疯长得遍地都是,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孤傲的独自开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山沟边一片空地上搭满了木桩架子,原来是有人营造野生环境,人工种植名贵药材茯苓和天麻。蕲春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不仅“指草皆为药”,而且全县旮旮旯旯都有人种药。山沟中的水汩汩而流,正好用来浇灌这些药材。还有人家在旁边打了两口井蓄水供饮用。这甘甜晶莹的山泉水,原本世世代代哺育着这一方人。

       这个春天,我感受到了乌沙畈人正乘着时代的春风,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相信不久的将来,乌沙畈一定会遍地生金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畈银畈。


将军山夕照

文/梅书海

       三月二十五日下午,乌沙畈旁边的将军山显得很寂静。小鸟也许已经归巢,不象上午我们上山时那样,总在头顶上方唱歌。中午还有蝉叫呢,现在听不到了。静极了,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和洒在我们身上的光点交织在一起。腿不那么累了,我不时地站起来,两眼在林间寻觅着,总想发现一点静寂中的奥秘来。

       转过一座山。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另一道山坡。突然,眼前一亮,象刚从隧道里走出来一样,我们从幽暗的密林来到一个光灿灿的山腰。阳光铺洒在山岭上,树叶闪闪灼灼,不知名的花草也都是闪闪灼灼的,一切都显得那样明丽、光华。谁也没有招呼一声,大家都停下脚步,不约而同地向西边天空望去。这里上是百仞高山,名曰将军山(因张体学将军曾率领新四军在这里战斗过而得名),下临千尺深涧,依山遥望,眼界十分开阔。远远的一大片隐约可见的楼房,那便是蕲春县檀林镇乌沙畈村。再过去是一道道显示山峰的曲线,太阳便悬在那柔美的曲线之上。灼目的赤焰已经收敛,火球不是那么白炽的了,开始变成桔红色。四周的云彩也是桔红色,非常明亮的桔红色,云层那样薄,像是一块块飘动的轻纱。透过云隙漏下的阳光也是桔红色的,浓绿的树林,白色的树莓花丛、积满枯叶的山间小道,都被这桔红的亮光笼罩着,显出一片温情的色彩来。我们静静地凝视着那西天云霞的幻变,谁都不出声,仿佛哪怕是一下粗重的呼吸,也会破坏了夕阳下这山的静谧;谁也不走动,仿佛哪怕是一个细微的举动,也会损伤了这大自然完美的和谐。

       我缓缓地回头向山顶看去,那将军山峰正裸露在夕阳的余辉里,它亮晃晃地兀然耸立,像个透明的玻璃体。那山巅上瞭望塔的砖缝,那苍翠欲滴的针叶和阔叶树木,似乎都历历可数。

       周围或近或远的那些山头,被夕阳照射着的,都绿得特别的眩目,那夕阳照射不到的地方,却又显出一派凝重的暗绿。亮的绿或暗的绿,深的绿或浅的绿,闪灼不定的绿或凝固不动的绿,看上去真像一幅粗犷的油画。脚下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头上的天空也是一抹绿色,我们融化在绿的混沌里,仿佛也成了这原始次森林里一片硕大的厚朴树叶或是一丛芊芊兰草。如果地球上只有绿色,人们也不会感到单调的。绿,是阳光的恩赐。看看这夕阳下的将军山森林,绿得多么丰富啊。

       一阵喧闹声传来,打破了深山里绿的宁静,一群人从山下嘻嘻哈哈地涌了上来。原来是旅行社的录像组,他们也看中了这个位置,很快就架好了录像机,镜头朝着西边,一株开满鲜花的映山红在镜头前晃动。

      我们继续朝山下走去,仍旧踩着沙沙响的落叶。

      我们又踏入了夕阳透不过的密林中的小道。没有了阳光,没有了喧闹,仍旧只有沙沙的脚步声。

突然,我停下来,屏住呼吸,凝神谛听——我听到鸟叫了。“唧——啾”清脆悦耳的歌唱就从我们身边的树丛中传来。有鸟唱相随,尽管腿有点累,但脚步显得比原来快多了。

      到了村部,我兴奋地告诉文友小陈:“我们看到云雀了!”

      他听了却哈哈大笑起来:“哪来的云雀?整个黄冈都没有云雀,只有神农架才有。”

      我很不服气,唱得哪么好的鸟居然不是云雀!“它羽毛是黄褐色的,嘴也是黄黄的,个头跟麻雀差不多,但漂亮多了。”

     “那叫鹤鹩”

       ……

       另一个文友说:“我看见农家小院里养了两只鹅,长得挺壮的。”

      真不可思议,这海拔八百多米高的山村还能养鹅,竟还养得挺壮的?!这说明这里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较好啊!

     我问村部詹书记:“你说自从富民政策到山村,378户农民走上小康路,有了电视电话加大哥大,有的还买了小汽车,这就奇怪了,我怎么没有见一户安上空调呢?”  他笑着说:“这个用不着。我们有大空调。我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十八度左右,夏天不热,晚上睡觉还要盖棉被哩……”

     哦,将军山太美了,将军山腰的乌沙畈也太美了,赛过那绚丽的夕阳。


乌沙畈,您感动了我

文/黄鹤

       听说乌沙畈这个地名,多年前缘于媒体上。那个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长,右腿短,走路很不方便,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的那个身残志坚的毕传高老师。

       毕老师克服身体上的残缺所带来的诸多困难,在这个条件非常艰苦的小乡村,从当初的代课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以校为家,潜心教学,关爱学生,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火热的夏天,经常家访,与学生及其家长谈心,劝回辍学的学生20多人;及时为大家解决各种难题,累计为贫困学生捐款3万多元,为180多名贫困学生争取到爱心物资和助学金20多万元。

       由于乌沙畈的地貌,不仅山高路险,也是蕲春最边远,最贫穷落后的山村之,被冠“蕲春西藏”之称。

 我们一行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前去参观了他们去年就嫁接成功的土尔其水果基地,美其名曰“金果”。现在金果的花开得漫山遍野,我们穿梭在花丛里,呼吸着这里带着花香的空气,抛开尘世中的一切,学会让自己的心彻底放松,恣意地放飞自我。

       乌沙畈如今的改变,得益于各级领导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把漫山遍野的树莓,因其果实味道甜美,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对结肠、宫颈、乳腺和胰脏癌细胞有特殊疗效。进行科学化管理和采摘,合理地提升它们的经济效,为村民增收。

       乌沙畈,您让我感动:身残志坚的毕老师,用自己羸弱的身躯,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甘心情愿在小山村教书育人,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山村里的孩子,成为山里娃的贵人!以病残之躯,奏响蜡炬成灰的师魂之歌,倡导奉献无言的价值取向,托起山乡教育的希望。

       乌沙畈村委领导班子,用自己的行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不容易,还有乌沙畈外出打拼和在家里做工的每一个人,都令我肃然起敬的同时更让我深深地感动!是您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令乌沙村一点一点地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的乌沙畈,象一幅幅山水画,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城里人!


 乌沙畈的春天

文/周志启

800米高乌沙畈

立着就是一位巨人

孤独和辽阔总在梦里游走

阳光从鸡鸣峰顶打开一道豁口

溪水的低处

两间茅屋盛满风烛残年

年年花开花谢,花谢花开

乌沙畈的春天野草长势迅猛

惊雷炸不醒几块石头

雨水只洗过天空一隅蔚蓝

山中无路可辩

草木根深蒂难寻

村支书占建芳一马当先

除草拨根乐做深山引路人

相信仁山智水可疗心神

农家书屋墨香可除顽疾

春莓、夏桃、秋梨、冬栗

产业规划出蓝图

油茶搭上神农科技快车

有风吹过,乌沙畈春满人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全国名师毕传高  身残志坚

是乌沙畈一道亮丽名片

他的光亮辉映着畈里山外

一茬一茬油菜花

一片一片桃花,杏花,李花

正在为乌沙畈的春天加冕


乡愁

文/喻葵

心和眼睛一样

都有定向

无论你生活在

霓虹闪烁的城市

还是穷乡僻壤的小山庄

那个让你百转回肠

魂牵梦绕的地方

你会念念不忘

有人说

乡愁是一脉剪不断的思线

它每天都流淌着丝丝缕缕牵念

有时水平如镜

有时汹涌波澜

一个电话

一条信息

竟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

就如同一日三餐


花开的季节

你会想到院子里

那一枝红杏是否点燃

大雁南飞的日子

你第一个想到的是爹娘的衣衫

斑驳的岁月里

光泽陆离,沧海桑田

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些亲人的笑脸


父子传奇

文/高永祥 

       在蕲北山区鄂皖两省交界处,有个地方叫田桥。这里群山起伏,山高路险。农税改革前,这里是一个乡,在蕲春最北端。在全县二十六个乡镇场中,田桥是离县城漕河最远的地方。

       三年前,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列入湖北省“大众文艺丛书”的《资教生》,就取材于这个山高水远的地方。

       在这个群山环绕之地,有个山旮旯叫乌沙畈。她是离乡政府最远的村子,也是离县政府最远的地方。

       在这里,我遇见了一对传奇父子。父亲毕响应,背儿上学陪读十年;儿子毕传高身残志坚,被评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荣获全国希望烛光奖。

       三十四年前,毕传高出生在乌沙畈一个颇有书香气息的农家。爷爷毕向明虽然一辈子务农,但是勤奋好学,博学多才,很受村人敬重。父亲毕响应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毕业后在村小学里任教。听乡教育组的人说,毕老师功底好,又肯钻研,是乡里最有希望转正的民办。母亲查翠娥出生于书香世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知书达礼,懂得“耕读传家,诗书济世”的道理。她常对儿子说:“吃不穷,喝不穷,没有知识一世穷。”

       出生在这样的的家庭,是幸运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毕传高半岁时,因为一场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落下终身残疾。这让一家人更加坚定地做出选择,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文化人。在毕传高的记忆中,白天,爷爷常常端来椅子,教他认字,背诗;夜里,放学回家的父亲把他抱在怀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母亲更是细心呵护,忙完田地活儿,就挤时间教给儿子生活常识。

       毕传高六岁时,教他认字背诗的爷爷溘然长逝。从此,培养他为“文化人”的重任,就落在父亲身上。

看到小伙伴们背着书包上学,毕传高很是羡慕。在家里,虽然爸爸教他识字,可他仍然渴望走进学校坐进课堂。

       儿子的心思,父亲当然明白。但是儿子上学谈何容易?因为一条腿萎缩,不能正常行走,上下楼梯要人把扶。毕传高九岁那年,父亲毕响应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辞去村小学民办教师职务,背儿子上学,陪儿子读书。这意味着,他必须断送转正的梦想,与三尺讲台永久告别。这还意味着,家里从此没有了他当民办教师的收入,原本清贫的家将更加清贫。

就这样,在村人惋惜的目光中,父亲毕响应背着儿子毕传高上学了,从前的教师变成了“陪读家长”。一把特制的椅子,儿子坐前面,父亲坐后面。椅子坐痛了,就坐在父亲怀里。每天放学后,父亲背着儿子一路小跑回家。父亲要抢时间,到地里帮“孩儿他妈”干活,经常是天黑才回家。

       这种披星戴月的生活,对少年毕传高是一种鞭策,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用父母教诲,他就会勤奋学习。小学六年,每次大小考试,他都是年级第一名。

       小学毕业后,父亲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要背儿子去乡里的中学读书。中学座落在半山腰上,离家二十多里地,中间横着山,隔着谷,山高路险。懂事的毕传高想到父亲的辛劳,打算放弃学业,在家自学。但是父亲没有答应。

       从此,在通往乡中学的崎岖山道上,父亲背着他来来往往,风雨无阻。每次上学,母亲总是早早起床,为父子俩做好早餐,并备好午餐,为的就是节约一顿饭钱。

      上学的路途充满艰辛甚至危险。毕传高至今记得,有年冬天,大雪封山,父亲背着他走在上学的路上,一不小心脚底一滑,两人滚向山沟,幸亏有一棵大树挂住。再往下一米,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劫后余生,父子俩抱头痛哭。看着满身是伤的父亲,毕传高哭着说:“爸,我不读了,回家吧!”父亲平生第一次冲儿子吼:“胡说什么,上来,抓紧了!”

       2002年,毕传高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但是因为残疾,他无缘被高中录取。曾梦想三年之后背儿上大学的父亲,只得藏住自己的心痛,搬出张海迪的故事,安慰和鼓励儿子在家自学。

       从此,毕传高把卧室当书房,开始了自强不息的自学。为了他能完成学业,父亲借来高中教材,为他抄录资料十几万字。自学中,毕传高但凡遇到无法弄懂的问题,都会分门别类一条一条地写在纸条上。父亲就是再忙,也要挤出时间为儿解答。实在解不了的,就找熟人托朋友帮助解答。更多的时候,毕响应拿着儿子的纸条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到邻县英山图书馆查阅资料。

       寒来暑往,这对父子一如既往,锲而不舍。夜幕降临,毕家的灯光亮到深夜;黎明初现,小山村里就隐约传出毕家孩子的读书声。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三年后,毕传高不仅完成了高中学业,还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大学专科毕业文凭。

       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毕传高爱上了写作。父亲读过他的几篇文章之后,就鼓励他向外投稿。在父母的鼓励下,他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品屡屡见诸报端。十多年来,他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200余万字,主编或参编教育类图书80余本。他被黄冈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被多家报刊聘为专栏作者和特约撰稿人。

       2004年,乌沙畈小学教师紧缺,毕传高被聘为代课教师。父亲告诫儿子: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身为教师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让学生成才,还要培养品德,让学生成人。

       接过父亲曾经执过的教鞭,毕传高立下誓言:像父亲一样做教师。

       毕传高从教后,作为父亲,毕响应从“陪读家长”变成了“陪教家属”,每天扶着儿子到学校,进教室。儿子上山坡,过沟坎,或是爬楼梯,他都要把扶。

       乌沙畈小学60多名学生,来自于方圆七、八公里的15个村民小组,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毕传高发现不少学生小小年纪便辍学外出打工。这让他惋惜,不安,心痛。为了说服家长,他每年要对学生进行家访。而每次家访,都得有父亲陪伴。

       山里人有养狗看家的习惯。毕传高行走不便,遇到狗不能及时躲闪,第一次家访就被狗咬,至今还留有伤疤。为此,父亲为他做了一根打狗棍,每逢节假日家访,父子俩就拄着打狗棍走在弯弯的山道上。从教17年来,父亲陪着他踏遍了全村15个小组,走访了每个学生的家庭,共劝回辍学生26人。他所任教的班级,无一人中途辍学。

       毕传高至今还记得,他和父亲来到学生胡致明、胡香格家的情景。在班里的学生中,胡家兄妹俩离学校最远,父母久病,家里几间屋子都快垮了。看到学生家里如此贫困,毕传高跟父亲一商量,将身上仅有的150元钱捐给了胡家。17年来,毕传高向困难学生捐款三万余元,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求助,为贫困学生募集爱心物资超过45万元,16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其实,毕传高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苦。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土房,直到四年前才改建,欠的债去年才还清。虽然这样,父亲和母亲从不反对他助学。父亲毕响应说:“传高啊,你能帮助别人,这是好事,说明你有抱负,我和你妈都支持你!”

       父母的支持,让毕传高感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不能在经济上回报父母,就在精神上去报答和感恩。”17年来,他带的班级每次考试及格率都是100%,高分率90%以上。他辅导学生作文,有236篇公开发表,54人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

       2014年,毕传高的事迹经多家媒体报道后,一位在省城的朋友开出3500元的月底薪外加提成,邀请他打理“家教事业”,算起来这是他当年工资的6倍还多,但他终究还是没答应。“我很满足、感激并珍惜眼前的一切,尽管工资依旧微薄,但与学生在一起,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听完他的解释,朋友一声长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2016年,毕传高通过公办教师招考,成为一名公办教师。2019年9月,他服从镇中心学校安排,从乌沙畈小学调到6公里之外的青草坪小学,参与该校的筹建。

       毕传高的事迹经《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他被誉为“教坛保尔”,2010年被评为蕲春县首届“十佳师德标兵”,2015年被评为“黄冈楷模”,2016年被评为“黄冈市自强之星”。2017年,毕传高荣获“第四届全国希望工程烛光奖”,并被评为 “全国优秀教育园丁”和“黄冈市十佳师德标兵”。2018年5月,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黄冈市残联联合授予毕传高为“新时代十佳保尔”荣誉称号;同年7月,被黄冈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同年10月,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表彰为“向上向善好青年”,被省人社厅授予“专业人才岗位奖”。

       2019年元月,毕传高荣获“马云乡村教师奖”。他是黄冈市第一个入选“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的教师。在海南三亚颁奖典礼现场,马云为毕传高佩戴花环,称赞他是“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的乡村教师”。同年教师节,毕传高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农村先进教师”光荣称号。


重逢乌沙畈

文/郑松

       乌沙畈并不陌生,在很多年前就随着一帮爱心朋友来村小学看望过这个闭塞山乡的孩子们。一晃再重逢,畈还是那个畈,毕老师依然还是那个熟悉的毕老师。

       然而不同的是,围护乌沙畈的那一圈叠嶂峰峦的那一边,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一边,“英黄线”一线串珠,把这个蕲春边陲传统欠发达地区青山绿水最美好的一面摆在“四好”公路的边上展示给大家看。

       乌沙畈是从这条高颜值公路青草坪路段的一个分支,斜着插进来的,我们插进去的是檀林的肌肉层,它更真实地保持着乡村农耕的生活场景,它的样子与未来,是蕲北乡村的现在和未来。

       蕲春作协恰在2021年疫后之春发起这次乡村采风活动,乘着的是乡村振兴这盘大棋的开局之初,文艺在这个脱贫与振兴的交接处该如何为此渲染泼墨,添油加醋...... 一台电动绿色公交车从漕河带着几十人跑百八十里,追踪蕲河之源,意义深远。

       乌沙畈叫畈这个名字,是好早前就有了吧,畈区别于叫山、坪、冲的地名自然是有道理的,叫山叫坪叫冲的人是羡慕乌沙畈的,有畈就有田,有田就有吃喝安顿,就有了不饿肚子的好日子过,自然乌沙畈的伢找媳妇是能挑的,在农业社时代,顺理成章地成了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乌沙畈上的人是过了蛮长时间的好日子。

       畈对于农人的意义是山下乃至蕲南见惯了大江大畈的人所不能理解的。蕲北独特的人文与乡土交糅而成的种种文化韵味,与码头文化呈现的感受是两码事,在袅袅弥散的火粪味中,也许你能收获一二,走马观花是不行的。

       畈的优势是从土地要素在富裕生活中的贡献度降低开始陨落的,雾云山靠农耕主题的文创与高山生态绿茶一举闻名的,都不是因为“畈”而上位,畈在奋力脱贫之后该如何谋划畈的振兴,乌沙畈面临的挑战是现实的。

       在黄桃与金果的种植园里,花儿争奇斗艳,各自芳菲,乌沙畈的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迈开了步。有油茶产业托底,穷山恶水开始变得生动起来,高山荒坳有了颜色与持续的产出,这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期望在保持良好生态的前提下,南茶北果能让乌沙畈成为网红打卡地而带来汹涌流量,再辅以乡村游变现,这是一条视力所及,看得见的美好愿景。

       雾云山就是这样做的,而雾云山的旅游产能已不能支撑雾云山赢得的期望,雾云山的流量急需更好的出口。雾云山、泗流山、乌沙畈是蕲北之巅并排的三朵姊妹花,如果檀林镇能围绕“雾云山”4A景区,有再大一点的乡村旅游振兴规划,将雾云山的资源引流到泗流山、乌沙畈,三地连襟发展,这将是乌沙畈发展最好的出路。

       青山绿水是能变成金山银山的,雾云山保持山乡特色,营造浓郁的原乡生活场景是它能吸引城市中产不远千里而来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肯花时间去琢磨那些物质富足而找不到灵魂归宿的那群人的精神需求,布置新的产业形态,让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出现流动,乌沙畈是可以变成金沙畈的。

       “青乌结”,是一个人网名,从乌沙畈回来,这个名字在它第一次出现在蕲春作协某位女作家眼里的时候,就成功地被吸引。我想,这就是文字符号背后能散发的某种无法道明的文化魅力吧,而作家对某种价值力量是敏感的。

       而“青乌结”随手的一句诗“东篱难把春风掩,隙间逗醒万树花。”亦将我俘获。

       你很难想象,这是映照在乌沙畈某个农人眼里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眼里有光的农人即将要挑起乌沙畈乡村振兴的担子前行,他将赋予这个古老山乡什么样的意义?

       在去中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时代,他对于乌沙畈的意义将是独特的,是可以形成效应的。

泗流山是蕲春县志记载的蕲河之源,源头活水汇聚到乌沙畈,乌沙河里流的就是最好的水,干净清冽,浸化万物,自由流淌。

       而风情万物都仰赖于文化之根,经济建设的鼎盛必将是文化之兴的开始,乡村振兴的内驱动力应该是弥散于乡野的民俗、风物,灵魂与精神最初的起点必将引导我们翻越崇山峻岭回到它的起点,乌沙畈有“青乌结”,乌沙畈是能回得去的家园。

       电动绿色公交车要离开乌沙畈了,大家都惊奇于电动公交车亦能带着几十号人穿越蕲北的崇山峻岭。在挥手告别的时候,我看见人群里向我们挥手告别的毕老师,他依旧是那副斯文而干净的着装,他不好言辞却持续地吸引着我的关注,岁月的磨砺似乎不着痕迹于他,一个寂静山乡的校园总见他忙碌的身影。

       不抱怨的深耕是能穿越万鼎而开出花来,毕老师就是一个这样无敌的人,他作为乌沙畈的另一个标签,亦有不凡的意义。

       重逢乌沙畈,在国家新使命开局的时候,蕲春作协召唤我们从县城来到乡村,撂了办公室的纸笔来青山绿水间洗心换肺,这是件文化赋能乡村,和春光一样美好的事情,而乌沙畈恰逢春光必将见风生长。


【蕲春文讯】

❦诗人、诗评家耀旭短篇小说《登蚂蚁山》载《长江丛刊》2021年2期,系诗人的小说处女作。

❦莫予子诗歌《父亲的抽烟观(外二首)》载《文学世界》2021年第1期

❦江清明散文《黄梅戏票友》载《散文选刊》2021年3月号

❦周小芳散文《母亲的萝卜丸子》《代父母寄年货》《一袋青菜》载《文创达人志》杂志2021年2月总第90期

❦周志启诗歌《错失丫头山》载《中原潮》2021年第1期。

❦何新恩散文《蕲河岸边大樟树》在第四季“我的家乡·我的湖北——我为家乡代言”征文中折桂夺冠。

❦田边诗歌《诗五首》载《画稿溪文学》杂志2021年总第3期,诗歌《守望》载《长江诗歌》2021年第3期

❦余拥军诗歌《春风》《春》《春夜》载《黄冈日报》2021年2月27日,诗歌《收拾心情(外一首)》载《湖北电大报》2021年2月28日总第423期

❦聂时珍诗歌《怀念春天的事物》(组诗四首)载《青春诗刊》2021年第1期,诗歌《坐在一片绿叶上对春天说》载《安徽科技报》2021年3月5日,诗歌《清明雨》载《黄冈日报》2021年4月3日

❦张建雄词《题罗汉尖》载《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第1期

❦康华英诗歌《彼岸》载《湖北电大报》2021年2月28总第423期

《蕲春作家》征稿启事

《蕲春作家》公众号由蕲春县文联主管,蕲春县作家协会主办,是《蕲春文艺》(文学季刊)选稿基地。主要推送蕲春籍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重点关注贴近生活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蕲春文学新人优先。武打、玄幻、口水诗敬请绕道。格律诗、书法、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偶尔露峥嵘。蕲春籍在外作家、外地作家抒艾都之情的作品有一席之地。境外文朋诗友欢迎串门作客,友情链接。蕲春作者在地市级以上纸媒发表的作品请及时报来,《蕲春文讯》栏专门传递此类信息,既是统计,也是分享创作成果。《蕲春作家》投稿微信:z8949376,投稿邮箱:qczxgzh2021@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来源:蕲春作家

责任编辑:饶诗

编 审:程小年 董硕

总编审:童志勇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6/202104/3fce9e9da1e8dd1385ab042544c5fe20.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