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迎新一轮强降雨 专人值守易渍水点

07-14 09:29  

昨天,大型抽水机在渍水小区不间断排水。

新一轮强降雨即将来袭,在长江、汉江仍处于高水位下,武汉将面临着外防洪、内防涝的两线夹击。全市如何应对此轮强降雨,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前防涝排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市区水务部门和一线排渍人员。

多数排渍人员两天睡一觉

昨天下午4点,在汉口金桥大道三金潭立交下,8名排水队员正在桥下的花坛边明渠内掏挖淤泥,装填入编织袋。7月6日的那场罕见强降雨,花坛被淹,明渠内集满约40厘米厚的淤泥。

7月8日,大雨初歇,已连续作战5天的江岸区水务局排水队16名工作人员赶到这里掏挖淤泥。这条明渠与后湖片区的地下雨水管网相连,最终从地下通往附近的府河。“如果不把淤泥清理干净,大雨下来,不仅这一带会渍水,还会影响后湖地区。”现场负责人刘军介绍,16名工人分两班,12小时换一队休息,日夜清淤。目前,整个沟渠的淤泥已翻捞到沟边,正紧急装袋,防止大雨冲刷,重新回填入沟,预计所有淤泥将装满2600个编织袋。

从6月1日第一次强降雨算起,近1个半月内,刘军大概平均两天睡一觉,平均一觉6小时。他说,绝大多数一线排渍人员都是如此。

小型抽水泵进驻部分社区

7月6日强降雨期间,汉口竹叶山涵洞和朱家河桥头出现渍水。记者昨天从江岸区防指了解到,该区在朱家河桥加密雨水口、新增排水通道,抢在降雨前增大收水量,这一工程将于今天完工。另外,该区还对发往社区的170部小型抽水泵进行了检修,更换零部件和备足燃料。

日前,在新武黄立交武黄高速地面道路易渍水点,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昼夜施工,在原1000毫米口径排水管道基础上,临时增设1800毫米大口径排水管,以增大出口排水量。民族大道铁路涵洞南侧因铁路施工采用300毫米管道,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昨天已将其更换为800毫米管道。

除对上一轮渍水严重区域和社区,增加排渍设备和扩宽排水管网外,我市还要求,各区按应急预案,协调水务、交管、交通、城管、街道社区加强联动,对在建工地、车站、码头、地铁管网和应对措施加强检查,全市所有易渍水点必须有专人和应急设备提前值守。

“龙吸水”继续驻守南湖

本报此前报道了南京排涝巨无霸“龙吸水”驰援南湖的新闻(7月11日02版)。昨天,来自南京的4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抽排功率达每小时5000立方米的“龙吸水”,仍坚守南湖联通渠。目前文祥南路路面已干,面对即将到来的一波大雨,他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从7月8日,驻扎南湖流通渠开始,“龙吸水”几乎没有停止运转。“这里地下管道的水流非常湍急,我们的机器只要一停,水就从地下重新漫上来了。”来自南京的刘军说,这里挨着南湖联通渠,所以很多地下管道的水在此汇合,的确需要“龙吸水”抽排。为了保证机器正常运转,洪山水务局每隔12个小时就要派加油车给这台“龙吸水”加一次油。

面对新一轮强降雨,洪山水务局安排排涝“巨无霸”继续“驻守”南湖联通渠。

“我们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刘军说,他们已经出来快一周了,家里人十分牵挂,每天都要通话。

湖泊提前抽排降水位

为应对新一轮强降雨,我市各城区纷纷抽排区内湖泊,降低湖泊水位,腾挪库容。

据东湖高新区介绍,该区对文华学院人工湖、高新大道医疗器械园对面池塘抽排目前已完工。

7日开始,江汉区水务局湖泊管理所组织40多人,对区内小南湖、喷泉公园湖、西湖、北湖、菱角湖、后襄湖等6个湖泊提前抽排,腾挪库容,应对新一轮强降雨。

据江汉区水务局湖泊管理所所长潘子英介绍,江汉区内的这6个湖泊,其中北湖、菱角湖、后襄湖排水管网水位较低,打开闸门湖水就可以通过排水箱涵直接汇入地下管网。小南湖、喷泉公园湖、西湖的排水管网水位比较高,则利用泵机抽排,再汇入地下管网。

目前,江汉区的6个湖泊已腾出库容60多万立方米,至昨晚小南湖和菱角湖仍在抽排腾库容,其他4个湖泊已达到预定下泄库容量,喷泉公园湖水已下降1.5米。

对于此前水位较高的汤逊湖、梁子湖、斧头湖等水系,江夏区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抢排,各大湖泊水位已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https://img.cjyun.org.cn/a/10126/201607/ebfe01c53f9eb0cd2c337c6a4148580c.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