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清晨,开江县宝石镇程家沟村村委会的两层小楼还笼罩在雾霭中,程家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会正在召开,管理层商量着发放公司分红的具体时间。
刚刚得知村里去年毕业的研究生放弃了广州的白领岗位,回到家乡工作,第一书记夏超有点激动。他在股东会上提议,拿出去年公司纯利预留的帮扶资金,建立基金,奖励程家沟的老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
2015年11月,当这家代表着村集体利益的公司成立时,还被人认为是装点门面的工具。如今,夏超和驻村工作组一手“折腾”起来的这家公司,已成了带动程家沟村及周边村社脱贫致富的龙头。
初创
“要把程家沟的东西送出去!”
2015年8月,夏超被四川省经信委派驻到程家沟村任第一书记。从繁华的区域中心城市来到川东北偏远山村,原生态的宝石湖高山晚熟米、跑山鸡让夏超兴奋不已。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盘桓:“这就是现成的财富,重点是解决销路问题。”
城里的消费者买不到优质农产品,而真正的“原生态”又卖不成钱。程家沟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成本高,龙头企业不愿意来村发展。即使引进龙头企业进村发展,也难以保障群众利益最大化。
驻村工作组里有人提议,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这一想法很快被推翻——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成员,盈利是次要目的,单单成立合作社,有一定局限性。
几次讨论下来,程家沟村选择了农业公司与合作社结合模式。2015年11月,程家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最初,全村忙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公司并未真正运作起来。直到2016年春节前夕,夏超经历了一次手忙脚乱的收鸡、卖鸡后,认识到公司化运作的重要性。
探索
公司制度逐渐建立
“村上一些不好走的账,是不是可以通过公司报销?”公司成立之初,有人提出疑问。夏超意识到一旦开了这个口,公司可能会面临政企不分,账目混乱的局面,因此确立了独立核算、政企分离的原则,大家为公司定目标、定规则、定制度。
依托川东第一大水库宝石湖独特优势资源,公司最初定位围绕高山晚熟米、高山纯菜籽油、高山银杏土鸡等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没有品牌哪卖得出高价。”村支书童德顺回忆,一开始公司申请注册“众帮优粮”商标,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定位、包装、宣传。去年底以来,公司开始着力开发产品溯源系统,安装视频远程监控系统,为申请绿色食品安全认证做准备。
除了通过帮扶单位的“以购代捐”,夏超还积极联系省内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商超,将产品远销成都、北京、广东等地。2016年、2017年,公司两次受邀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签订销售订单41万元,成功把山沟里的农产品卖到了广东高档社区。
企业发展初期,购买设备成本高,公司就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为了节省成本,能租的都靠租。”童德顺说。程家沟村海拔高,耕地面积少,除去老百姓的口粮,能卖的所剩无几。另一方面,市场已经打开,供不应求怎么办?
公司把目光投向了村外,通过建立“飞地农业”,为周边村社提供种苗,带动产业连片发展,同时破解程家沟村土地受限、产品链不足的问题。目前,该公司优质大米的生产基地已经覆盖开江县7个村。两年来,通过程家沟的村集体企业,开江县高山晚熟大米12.5万公斤、高山银杏土鸡6000只、高山菜籽油1.05万公斤被送出山沟。
任重道远
“驻村干部走了咋办?”
2016年底,村民黎利萍领到了村集体企业的第一份分红,“钱不多,但雪球会越滚越大。”
夏超透露,2017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80万元,实现净利润22万元。按照公司利润的20%用于全村分红,20%用于特贫困户和村教育基金,其余六成用于公司再发展资金的利益分配模式,2017年的分红有望突破人均100元。
增收的同时,村集体企业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夏超告诉记者,前年公司成功引进5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1座,投资规模600万元。其中,除企业投资和政府性补贴以外,村集体入股、政府股权量化入股100万元,用于全体村民入股。目前该项目已于2017年10月并网发电,收入8.8万元。
此时,夏超开始担心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开江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公司,县财政给予了一定支持,但从大环境来看,对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鼓励政策,大多数依然倾向专合社。同时,此前大量工作都由驻村工作组完成,一旦工作组撤退,村两委是否能挑得起这个担子?
这些问题萦绕在夏超心头,从2017年开始,他已逐步将收购农产品、粗加工、包装等产品筹备阶段的工作交托给村两委负责。
此外,能否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是集体经济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按照开江县统一部署,程家沟村于去年底,对村集体所有的道路、小农水、产业等进行了三资清理,重新估值,纳入村集体经济的资产范畴。夏超表示,今后将利用农业“三农”信贷政策的契机,尝试盘活村集体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