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蕲春县青石镇大屋村桃树岭这个海拔400多米的荒山因为回乡创业的梅湘云而焕发了新的生机。
我要回蕲春
云上蕲春讯 通讯员李月新 王春花 张吉瑜 报道 2013年中央电视台有一期节目叫《相约蕲春》,梅湘云看着这期节目,作为蕲春姑娘的她心里很是自豪,节目介绍了“蕲春四宝”,着重介绍了蕲艾养生,正在黄石做健康保健的生意人梅湘云想到了自己的娘家:有这么好的养生条件和蕲艾产业,自己何不借这个春风回乡创业,实现人生梦想?她思前想后了几个日夜,便与丈夫王新商量回乡创业。拗不过湘云,丈夫只好口头同意她回蕲春,至于创业嘛,等她回到家乡遇到困难,自然就知道知难而退。
每年梅湘云都要与丈夫一道回娘家祭祖,吃完饭就回黄石了。说实话,外嫁30多年,对家乡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了。家里的弟弟妹妹都很有出息,一个个都在外面工作,吃的是“皇粮”,回大屋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每年只有清明节回乡祭祖才得以相聚。2014年清明节,湘云与丈夫及弟弟、妹妹一起回乡祭祖,但这次她是怀揣回乡创业的梦想回来,弟弟妹妹祭祖后都回去了,湘云夫妻二人没有直接回黄石,而是到大屋的山上转一转。来到了桃树岭,看到山上杂草丛生,再也难以再现儿时的郁郁葱葱,湘云心里感慨万千,不能让这片山林变成荒山,她要让绿树重现,这里的山山水水承载了她太多的儿时记忆,更是激发了她创业梦想的敲山石。
谁和我一起建设美丽的家乡
然而,湘云的创业遭到了来自村民和家人的质疑。村里有些人认为她创业是为了套取国家资金,甚至会干不了半年就会放弃。甚至她家里人也都反对,担心她糟蹋钱,荒山野岭的,难道还能长出金子来?
尽管大家不是很支持,但是梅湘云说干就干,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毅然决然的与大屋村签订了承包期为50年的3000多亩荒山荒地。2015年,梅湘云创业遇到了重重困难,资金短缺。于是她写了一篇《谁和我一起建设美丽的家乡》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她的朋友中很快流传开了,大家被她热爱家乡的情怀深深感动了。黄石、黄冈的朋友纷纷主动与梅湘云携手,共同投资300万元,到蕲春县青石镇大屋村创办了湘云种养合作社。她甩开膀子干,白天与民工共同劳动,还作技术指导,农活安排。夜晚还要联系协调多方面工作。第一年她的体重由原来84斤减到68斤。
湘云是铁了心要在娘家大屋干一番事业。丈夫王新这次真的要重新审视一下妻子梅湘云了:这个自己熟悉的弱女子,她的身高只有1.5左右,体重只有80多斤,却在54岁的年龄毅然回到家乡创业!王新心里由过去的敷衍转变成了震惊,也只好选择支持了。
梅湘云真正的创业就正式开始了,虽然选择的是山林承包,但到桃树岭连一条路都没有,别说在山上安营扎寨,就是上山都成问题。山上看起来是一遍碧绿,但灌木和杂草丛生,山上的杂木基本上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湘云陷于了沉思,她体会到了万事开头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湘云决定从开山修路开始,她从家里拿出100多万元的资金修路,从红色旅游路的山脚下到海拔400米的桃树岭,全长3公里。山势是弯弯曲曲的,修路还得随着山势而修,村里的好心人都劝湘云现在终止合同还来得及,毕竟她是大屋的姑娘,乡邻们也不会怪她不履行合同,修这么长的一条山路投入大又没有明显的效益,莫把夫妻这十几年做水产生意的积蓄打了水漂。湘云面对乡亲们的好心劝阻很是感动,但她决定了的事谁也改变不了,不修路怎么开发这片荒山?又怎么圆自己回乡创业回报乡邻的梦!于是,她找来挖机师傅,还请来了乡邻们来做工修路,开挖一条通往山顶的盘山路谈何容易,挖机师傅有言在先:“不管你有没有收益,挖掘的工钱三天一结,否则你们半途而废我找谁要工钱?”湘云理解挖机师傅的质疑,每天师傅一下来,湘云都结算了当天的工钱,仅挖机费用就高达80多万,还有帮助修路的乡邻每天也发工钱,这个瘦弱的女子,每天兑现着自己的承诺,历时7个多月,一条通往桃树岭的土基山路终于修成了。从此,梅湘云按照自己的规划开启了创业之旅。
我要让荒山变金山
在梅湘云心中,桃树岭地理优势明显:这里海拔400多米,北纬30度,大别山脉,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铁皮石斛。为了学习铁皮石斛的栽培技术,2015年,梅湘云专程到安徽霍山参加铁皮石斛栽培技术培训。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是很苛刻的,须在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山上、北纬30度的大别山脉,而桃树岭恰好具备这三个条件。湘云庆幸自己找到了桃树岭这块风水宝地,她在山上建起了27个铁皮石斛大棚,从外地买回石子和松树皮准备栽种大棚铁皮石斛。山上既没有通水又没有通电,湘云真的感到创业的不易,栽种铁皮石斛的外在条件已经具备,但生产的条件很是艰苦,没有电,搭建大棚的速度慢成本增高了,瞬间让她有打退堂鼓的念头。此时丈夫王新知道她是遇到了难处,不然以她的个性是不会轻易叫苦的。王新安慰她:修路这样难的事也挺过来了,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山上,所有的困难都算小事!有了丈夫的支持湘云更加努力了。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湘云总结出了铁皮石斛大棚种植的技术。去年在武汉的全省农副产品博览会上她带去的2斤枫斗铁皮石斛卖出了12000元一斤的好价格,博览会上湘云的铁皮石斛一炮打响,药商纷纷向她订购铁皮石斛。于是湘云今年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如今山上已经建成了53个铁皮石斛大棚,预计年利润可以达50万余元。
湘云种养合作社除了种植中药材铁皮石斛外,还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通过荒山的开垦复耕,昔日长满了野的农田、山、地、池塘,现在因为种植多种产品,面貌焕然一新:经过三年的种植,山上种上了100多亩蕲艾、300多亩樱桃、10多亩无花果、30多亩胭脂桃子,还栽种了2000多亩树。
更让她惊喜的是,他们找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00多亩的老茶叶场,尽管茶场杂草丛生,茶叶产量很低,但湘云却看到了商机。湘云组织村民采茶并加工成成品茶叶,野生茶味道香而甜,与普通茶叶香而苦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甘而甜,香而醇的野生茶,在全省农产品博览会武汉会场受到青睐,竟然被人以每斤800元买走了,仅野生茶叶年可增收3万余元。
山脚下抛荒多年的荒田,湘云也把它当宝。她找来村民开垦,复垦了20多亩,但因为水田海拔高度比较高,种植一般的稻谷也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湘云想到了本镇的郑山村水葡萄种植的环境和他们的水田差不多,于是她到郑山去学习水葡萄稻谷的种植方法,种植的水葡萄稻谷加工后的水葡萄米被城里人签约抢购,供不应求。年收益4万余元。
湘云种植的蕲艾也是收获颇丰。2016年至2017年,湘云在桃树岭种植了500多亩的蕲艾。她利用在北大医学部营养保健进修学习的机会结识了一大批懂医药和养生的专业人士。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湘云正是爱着这片热土和浓浓的故乡情结爱上了养生保健这个新兴的产业。2017年初梅湘云在朋友圈上发布了为期半个月的艾灸培训学习通知,报名者100多人。通过成功举办的两期培训班,学员对她推荐的蕲艾产品很感兴趣,纷纷购买蕲艾系列产品,销售蕲艾产品每年就可获利40多万元。
除自己种植蕲艾外,湘云更积极探索蕲艾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2017年,合作社开始在周边村收购艾叶,既给当地的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自己的蕲艾加工带来了收益。她用艾叶加工成艾粉与外地老板合作,她出艾粉,合作方提供独家配方,合作制成沐浴香汤,这种沐浴香汤由蕲艾粉和多种名贵中药材炼制而成,香气飘逸还有祛痘、祛斑、养颜美容等功效,使用的消费者反映效果明显。
湘云种养合作社既有药材和果树,也养殖起了鸡鸭鹅等家禽。利用山林优势,湘云开始了多种产业尝试。她在山上建起了80多个鸡舍,养了5000多只鸡。2017年年底,通过销售土鸡,直接收益10万余元。周转资金的回笼让她创业激情更加旺盛,今年她又养殖了5000多只鸡,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走上了湘云种养式专业化合作社发展的道路。
喜获种养带来的收益,梅湘云自豪地说:“我要把三年不见树的荒秃秃的山,变成三年见树不见山的林、果、花木养生旅游的金山银山。我要发展壮大合作社的经营项目,沿着自己规划的路继续走下去。”
我要与乡邻勠力同心,共走致富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梅湘云牢记这句话,践行着这句话。她知道,创业终极目标不是自己赚钱,她的目标是让大屋村乃至青石镇人民能在家门口上班,大家齐奔致富路。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社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让大屋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增收,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合作社聘请了大屋村30多户农民长期在种养基地做活。60多岁的王国胜老人,帮梅湘云合作社耕田、种树、育艾,每年都能挣到10000多元,还有9户贫困户每年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张成禹等10多人长期在基地做活,收益也不少。做短工的贫困户在桃树岭上栽树、施肥、养护果木,每天可以获得100~150元的收入。湘云合作社仅栽种2000多亩树木,给参与基地建设的贫困户发放工资累计达50多万元。
看到桃树岭如今的变化和梅湘云取得的成果,大屋村村干部满意地说:“没想到湘云创业,大家跟着沾光。贫困户脱贫容易多了,我们村干省心更开心。”
仅帮助贫困户经济脱贫还不够,还要从精神上脱贫。2016年,梅湘云投资5万元,成立了大屋村龙狮腰鼓队、锣鼓队。请来了黄石冶钢退休工人熊幼兰教大家舞蹈、太极拳,腰鼓,极大的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村民学文习武的多了,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还有更多的梦想
“心中有梦,梦想惭成真。”俯瞰满山的铁皮石斛、各种果木、林木、药材,梅湘云创业的下一个计划正在酝酿:她计划在我县继续申请注册一个集原生态农副产品开发、乡村旅游、养生、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准备建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厂。她还大胆设想,计划5至10年在桃树岭山上建成艾灸养生馆、洗浴中心、休闲养生洞、农家乐等。
一个有梦想的人,心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愿梅湘云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