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发布】“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蕲春

05-17 09:20  

5月15日,中央网信办、生态环保部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蕲春,中央新闻网站、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主要网站以及省内、市内主要网站等30余家网络媒体记者参加采访报道,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黄冈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生动实践,展现了黄冈魅力和蕲春特点。现将采访团走进蕲春系列报道摘转如下:

系列报道之一:

一棵小艾草 一个大产业

——湖北省蕲春县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生动实践

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的蕲春县,是“医中之圣”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土壤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产,农业发展得天独厚。蕲艾是蕲春县“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之一,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指引下,蕲春县蕲艾产业发展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实一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曾经路旁草 如今致富苗

5月1日一大早,王江和习惯性地来到自家的蕲艾地,弯下身子拔草,忙得不亦乐乎。

60多岁的王江和是湖北省蕲春县管窑镇管凉村的一位农民,也是当地“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只有八分艾地,端午前后就可以收割第一茬艾叶,至少可以卖2000元以上!”王江和乐滋滋地说。

在湖北蕲春,和王江和一样种植蕲艾的农户已达4万多人,全县蕲艾种植面积达16万亩以上,带动周边的浠水、武穴、罗田等几个县市种植蕲艾10万亩以上。

昔日一株随处可见的艾草,如今变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神仙草”。

九尖蕲艾

(长江云记者 殷竟成 摄)

一项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末,当地参与蕲艾全产业链开发的注册工商企业已达1100余家,先后开发出了蕲艾条、艾柱、日化、精油、灸贴等8大系列近千个健康养生产品,年产值近30亿元。蕲艾产业年产值每年以10亿元速度递增,助推当地医药产值跨过100亿元关口。

当地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年实现如此改变?

蕲艾产业的“野蛮生长”,背后有着哪些故事?

曾经的尴尬:千年药都光环渐退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中药物,见诸当地的就有700余种。因为独特的中医药文化熏陶,自古以来,这里的百姓就有种药、采药、制药、卖药的习惯。

古城蕲州,更是一座有着千年底蕴的“药都”。早在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就是长江中下游中药材集散地。南宋诗人陆游曾到访蕲州,留下“四十里长街,药铺繁错,商贾云集,蜀舟泊岸者众”的经典记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蕲春围绕发掘李时珍人文品牌,着力打造“中国药都”,尝试大规模种植各类道地药材,试图以品种、数量取胜。不间断举办各类药材交易活动,尝试提振对外知名度,聚焦世界的目光。

仅然而,历经20多年的蹒跚前行,加之国家对医药领域的严格管理,蕲春整体上的中药材产业依然处在一个尴尬的地步。

药材种类虽多,但没有一种在国内领先。多年滚动发展,出自蕲春当地的夏枯草、薏米仁、药用栀子、金银花、银杏等道地药材产量,并未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

市场行情的波动,给当地的传统中药材种植屡屡带来严峻挑战。

拥有全国17家中药材大市场这块烫金招牌的李时珍中药材大市场,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持续徘徊。

千年药都,光环渐退。

华丽转身 从“艾”出发

当地特色展厅展示的“蕲春四宝”

(长江云记者 陈安然 摄)

蕲春有“四宝”,分别是蕲艾、蕲竹、蕲蛇、蕲龟。

名列榜首的蕲艾,其实是当地一种野外遍地都是的艾草。

然而,就是这种在当地人眼中习以为常的艾草,李时珍却在《本草纲目》中给予很高的评价:“(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千百年来,这种路边常见的野草,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除了有在端午时节采艾,用艾洗澡的习俗外,蕲春人对“艾”的运用,并未有与众不同。

当在彼时,当地一批勇于开拓的企业家们,发现了蕲艾这种身边宝贝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他们发现,探索二十多年的振兴中医药产业的当家药材品种,居然就是身边常见的“蕲艾”。

经济转型转折点 造就产业领军人物

田群为来访记者团讲解蕲艾堂产品

(长江云记者 殷竟成 摄)

家住蕲春狮子镇农村的田群,从小便是听着李时珍悬壶济世和蕲春四宝的故事长大。2012年,正为钢构生意如何转型发愁的他,发现了蕲艾的商机。当时,蕲春计划创建中国艾都,打造养生蕲春。田群和他的伙伴们,东拼西借,凑够200万元,于2013年开办了湖北蕲艾堂科技限公司。但公司刚开始投产,一系列头痛的问题就来了。蕲艾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并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要做什么产品,技术能达到什么程度,田群心中没底。当时的老百姓健康意识并不如现今普及,消费热情无法预估,销售渠道也需一步一个脚印摸索。

蕲艾堂主楼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田群和他的创业团队选择坚持奋斗。历经四年多发展,“蕲艾堂”一个从零起步的蕲艾生产企业,扩大为集蕲艾种植、收购、研发、加工、销售及配送于一体的市级蕲艾产业化龙头企业。旗下拥有蕲艾远红外艾灸贴、艾护士卫生巾、蕲艾纤维等多项独家蕲艾核心专利技术产品,注册商标200个,国家专利50项。其中国家专利产品——远红外艾灸贴,艾护士卫生巾等为代表的蕲艾系列健康养生产品畅销全国31省(市)自治区,远销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欧美等许多国家。

2015年1月8日,蕲艾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公司董事长田群任首任会长,湖北蕲艾堂科技有限公司被推荐为蕲艾产业协会会长单位。2015年10月,公司董事长田群被评选为“湖北省十佳创业创新明星”。2016年6月5号,蕲艾产业协会助力“中国艾都”,正式落户湖北蕲春。

精彩蝶变:独领风骚一片叶

2018年2月22日,黄冈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举全市之力,力争到2020年,全市蕲艾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

在此之前,蕲春县已建立药材种植奖励基金,从鼓励药农种植蕲艾入手,凡是每种植一亩蕲艾的农户,每亩可获得100元奖励。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蕲艾种植的,每亩奖励标准则提高至400元。同时,政府每年拿出6000万元,建立“孵化基金”,采取以贴息方式用于蕲艾企业周转,鼓励蕲艾加工、销售、研发企业壮大。

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大量企业直接走向田间地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从源头种植蕲艾——加工蕲艾——销售艾制品——产品研发,形成一条龙、全产业链格局。截至2017年末,全县工商注册涉艾企业达到1100余家。

与此同时,蕲春联合淘宝、天猫等销售平台,为蕲艾产品外销搭建起快速通道。截至2017年末,全县从事蕲艾电商的业主超过2000家。全国50多家物流配送企业在蕲春设立分支机构,几年时间,蕲春一跃成为阿里巴巴“全国电商十强县市”。

艾都养生商学院内,艾灸师正在进行培训

(长江云记者 殷竟成 摄)

在发展蕲艾实体产业基础上,蕲春同时探索相关经济联动方式,如“蒲公英计划”,即是在艾灸培训领域,当地采取政府补贴、免费培训的方式,面向全国各地培养了2万多名艾灸师,其中有三分之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艾灸馆、康疗馆,在为全国消费者提供灸疗服务的同时,也成为道地药材——蕲艾的忠实推广者。如“扶贫牵手行动”,是从2014年起,蕲春把推广蕲艾种植与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有机融合,通过引导贫困户参与蕲艾种植,使2万多户实现脱贫致富。2017年初,由李时珍医药集团、农业银行蕲春支行联合发起的“药谷领头雁计划”,通过实行小额贷款帮扶的举措,一次性带动1.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蕲艾产业,户平年实现增收8000元以上。

一棵小草,一片艾叶,不仅重新点燃当地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更让蕲春积极推进的大健康产业找到载体和舞台。

2016年5月,中国中药协会授予蕲春为“中国艾都”荣誉。2017年5月,经过为期一年的努力,蕲春也正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国家旅游局联合发起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为首批全国15家单位中唯一的县级城市。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殷竟成 陈安然

系列报道之二:

雷溪河:昔日“龙须沟”,

今日景观河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呀,好新鲜哪……”

5月15日,美丽中国长江行湖北采访团来到湖北省蕲春县城区的雷溪河畔,李馨和一帮黄梅戏票友,即兴表演起黄梅戏《女驸马》。

60多岁的李馨是当地一家企业退休职工,自从雷溪河一期工程完工后,到这儿来唱几曲黄梅戏,她几乎是风雨无阻。

谈及雷溪河的变迁,她感慨万分地说,昔日“龙须沟”,今日景观河,别提有多高兴了!

有20多年,河里没有看到鱼儿

据了解,40.4公里的雷溪河从上游的黄厂水库泄洪闸而下,直达长江,流经当地四个乡镇,是当地40万亩良田的重要灌溉来源。

“30多年前的雷溪河,不仅水流清澈,而且到处可见小鱼小虾,河边杨柳倒挂,风景美极了!”在县城生活了一辈子的市民龚家新说,感到遗憾的是,随着这座县城常住人口扩大到20万人,几家重型工业企业相继落户在沿河附近时,各种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汇入到这条河流。

很快,这条曾经的美丽河流,变成了人见人怕的“龙须沟”。

为根治和改善河流的水质,当地党委政府屡次重拳出击,采取了截污、改网等系列举措,数百次组织城区单位的干部职工以义务劳动的方式下河清淤……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记得县委书记、县长还带头下河挑过淤泥。后来很多年间,几乎每年都看到大型机械化下河作业,淤泥拉了一车又一车!”龚家新介绍说。

窘境——治标不治本,得“伤筋动骨”

当地居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每一次的治理,虽然能短暂改善水质,过不了多久,河流依然回归到河岸垃圾堆积、河内污水横流的窘境。

“不伤筋动骨,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城区的唯一河流,竟然成了这个模样。

不少市民大声疾呼。当地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连年向县委、政府提出议案,呼吁尽快启动雷溪河综合改造。

面对此情此景,当地历任执政者也在思考万全之策。

然而,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摆在他们面前:改造这条全长40多公里、在城区就有15.8公里的河流,必须在全流域全面实现管网截污、雨污分流、淤泥清除、立体整治。

否则,又将功亏一篑。

而更让决策者们担心的是,这项整治工程除了对河道改造之外,还会涉及到沿河两岸的居民和企业搬迁,初步测算就需要资金20亿元以上。

据了解,蕲春县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市。过去20多年来,地方“吃饭型”财政状况,不得不让历任决策者们慎重抉择。

干?还是不干?

如果干,该怎么干?如果不干,怎么向市民交代?

2013年,新一任县委、政府班子上任后,向城区市民发放近10万份调查表,就河流如何整治、拆迁如何实现、截污如何完成、资金如何组织等实际问题摆上“桌面”,广泛听取民意,吸纳民智……

与其修修补补,不如壮士断腕。

经过为期近一年的深入思考,雷溪河全面整治被正式列为政府的头号工程。

为改变雷溪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较差的现状,彻底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当地聘请了国内多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前来把脉问诊,共同出招。

人心齐,泰山移

很快,一份逐步将雷溪河打造成多功能生态景观走廊和宜居宜游宜业城市空间,使其成为城市品质提升亮点的系统方案出炉。

计划出来了,每年整治和建设1公里,通过“以点带面、连片成线”的方式,力争五年左右时间完成雷溪河城区段的整治改造任务。

在全县动员大会上,当地一位负责人认为,“不伤筋动骨,不可能完成这个世纪性的任务!”

“要让子孙后代引以为傲!”

2015年底,当地党委政府经多方征求意见,确定了京九大道至漕河四路段全长约2.4公里为雷溪河整治改造起步区。

实施过程中,当地把“溪焕河彩蕲阳新貌”作为此段景观改造的理念,通过清淤扩卡、截污纳管、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立面改造等,并深入挖掘蕲春本土文化,形成自然生态、清新雅致的水岸康体游憩亲水空间。

按照“一带、三区、十景”结构布局。“一带”,指河道景观贯穿东西的自然游赏带;“三区”,即京九大道至七里桥生态景观区、七里桥至三路桥运动康体游憩区、三路桥至四路桥文化展示体验区。

2016年1月28日,农历腊月间,在冽冽寒风中,雷溪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几十台大型挖掘机对京九大道至漕河四路段开展清淤作业,吸引了城区几万人到河边围观。

治河为民,还河于民

当地在一期工程改造中,遵循以周边居民利益为先的原则,除因河道防洪安全涉及总量8400平方米房屋拆迁外,不增加任何房屋拆迁,并在沿河岸北侧设置3-4.5米宽道路,可供机动车通行,让一期改造变为实实在在为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

项目自2016年1月28日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整个项目建设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招投标规范运作,确保公开、透明、公正、合法。

经过为期近两年的改造,一期工程共完成水域综合治理,河道清淤扩卡;护岸工程建设;一河两岸排污管网工程建设;一河两岸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一河两岸亮化景观工程建设;一河两岸房屋建筑立面改造;桥梁美化装饰工程建设等七大任务。

“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9亿元,各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建设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当地住建部门负责人何立新介绍说。

2017年底,雷溪河二期工程改造方案又被提交到决策层的案头。根据方案测算,二期工程将要投入资金3.7亿元,全面完成3.5公里的河道及两岸综合改造任务。

2018年3月20日,当地雷溪河二期改造工程涉及的沿河两岸房屋征收补偿公告正式发布,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蕲春县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过程很艰辛,我们要让子孙后代引以为傲!”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6/201805/c901acdb6ed8a231cf69bcd75ca3eace.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