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蕲春讯 通讯员王学军 叶学军报道 作为一名老蕲法人,从事审判工作的二十年间,我从书记员成长为一名基层法庭的庭长,这几十年正好是祖国改革开放的最好时期,我有幸近距离感受到法院在改革中发生的变化。
2001年,刚接触审判岗位,我被分派到县里最偏远的大同法庭,距离县城六十多公里。那时条件艰苦,案卷全部手写,时间久了纸张泛黄,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每天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出去送达或者走访遇到下雨,只能在遮雨的棚子下面躲躲,淋湿感冒是常有的事。当时的路都是泥泞的山路,路上特别颠簸,回家晚了还得打着手电筒摸黑找路。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想办法烧木炭烤火;夏天三伏天,晚上就搬竹床睡在法庭过道里。
2013年,我被调到现在的青石法庭担任庭长,当时青石法庭建得早,是院里办公条件最好的法庭,有审判庭、厨房、卫生间、一个大的办公室。院里这几年给我们配了警车,出行不再担心风吹雨淋,不再担心天黑路滑。案件记录也不再是手写,审判庭配了电脑以及直播科技设备,监控也无需用以前的老电视机,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
法庭的进步并不仅仅体现在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的改善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司法为民各项措施的落实上。近年来,省高院推行司法体制改革,实行人员分类管理、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2016年,我荣幸成为了员额法官中的一员,院里紧跟改革的步伐,优化人员配置,全面推行主审法官负责制,各业务庭配备电子签章系统、智能文书编写系统及文书纠错系统,推广线上线下同步办案、网络庭审直播、法律文书依法公开等阳光司法举措。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案件审理周期,提高了办案质效。2018年,青石法庭人均办案数160件,人均结案率达到99.5%,作为一名法院人,见证了这一段生动的历史,感到既自豪又骄傲,但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基层法庭建设的变迁,也是人们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缩影。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改革的脚步将一直走下去,相信人民法院的明天又是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