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十年年均增速9.4%,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中部第一 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10-11 17:13  

武汉海关关员现场监管中欧班列货物。(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中国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将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6月22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越发展,越开放。开放,当代湖北的鲜明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了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湖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十年来,湖北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

2012年至2021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规模从2018.5亿元增加至5370亿元,增量达3351.5亿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速达9.4%;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比2012年增加219家,达到324家,数量居中部第一;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活动100多场次;近三年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831个、总金额10.9万亿元。

今天的湖北,经济活跃度、开放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国际范”更足——

打通中部陆海空通道,近8000家鄂企出海搏浪

国庆长假,汉口北万国小镇红旗飘扬,让市民不出武汉就能乐活过节。10万平方米的异国风情街区,荟萃欧洲、东盟、上合、非洲等进口商品馆,为市民和国内外采购商提供线上线下同价的一站式打货服务。

“汉口北正在努力为武汉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贡献力量。”汉口北进出口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峰介绍,十年前,汉口北还是一个传统的内贸市场,鲜有外商前来采购。近年来,通过开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外贸发展新模式,打造情境式、体验式消费新业态,到2021年底,汉口北出口总额已超过700亿元,年均增长45%,年出口额占全省的6%以上,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全国第二大综合商贸市场。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汉口北市场的拔节生长,见证了湖北外贸一路“加速”——2017年进出口首超3000亿元;2020年扛住疫情冲击,成功迈进4000亿元台阶;2021年突破5300亿元,5年净增量超过2012年外贸总值。

总量扩大,质量优化。2017年至2021年,湖北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4248.5亿元,占同期湖北出口总值的32.6%,5年年均增速达13%,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占比近七成。2021年,服装、鞋帽及箱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降至16%,显示出湖北出口主导产业,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湖北省进口贸易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73.6%。其中,电子元件进口值年均增长15%,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值年均增长28.2%,集成电路进口值年均增长16%,为百姓生活提质和“光芯屏端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伴随外贸量质齐升,湖北的“国际范”越来越足。

近洋直航上,我省围绕阳逻港,累计开辟国际国内航线142条,已开通武汉至日本、韩国等地的直达航线。

铁路直达上,中欧班列(长江号)构建起西、中、东三条出境通道,最大线路运距达1.3万公里,通达亚欧大陆40个国家、107个城市。

国际航空上,武汉天河机场开通国际定期货运航线18条,通航点19个,覆盖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及亚洲主要城市;鄂州花湖机场作为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到2022年底将开通6条国内客运航线,2条国内货运航线。

多式联运上,我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国际铁路、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形成了联通欧美、辐射中亚、衔接日韩、链接东盟的中部陆海空通道,促进了“通道带动贸易、贸易聚集产业、产业反哺通道”的口岸物流经济良性循环。

开放通道更多元,推动更多湖北企业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2021年,我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近8000家,比2017年增加近四成。今年前8个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12.1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中西部第一;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41.1亿美元,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营商环境更优——

324家世界500强企业来鄂投资,数量中部第一

“我们在中国、在湖北武汉长期发展的决心十分坚定。”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武汉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说。

余锋认为,在全球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依然保持稳定增长。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决心没有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趋势没有变,综合引资优势和市场吸引力也没有变。

2020年5月19日,世界500强霍尼韦尔公司新兴市场总部暨创新中心在光谷正式成立,这是疫情后首家在武汉设立独立法人公司的世界500强,也是霍尼韦尔在全球布局的首个新兴市场总部。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祝贺。

“中国已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大的增长型市场。”余锋对霍尼韦尔在武汉的发展十分满意,他认为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背景下,湖北将成为霍尼韦尔深度参与双循环、新基建的“腹地”,更好地辐射中西部市场。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近年来,我省聚焦企业群众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一流营商环境,“黄金30条”“新30条”“降成本20条”“十必须十不准”陆续出台,让经营更便利、监管更公平、办事更高效、循环更畅通。

政务环境上,推行“一网通办”推广“一事联办”;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将小型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

市场环境上,实行企业开办“210”标准,即开办2个环节、1天内办结、零费用(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所有涉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证照分离”;确保清单之外无政府定价收费。

法治环境上,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100%兑现、履约;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0%以上。

口岸建设上,采用“全国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货到放行”“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截至2022年6月,我省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36.56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0.78小时(不到50分钟),对比2017年6月分别压缩79.86%、96.2%。我省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比分别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1.36、6.63个百分点。进出口环节需验核的监管证件从2018年的86种精简至41种,减少52.3%。

第三方机构评估显示,我省自贸区总体建设水平位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2021年湖北自贸区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升至第16位,较上年度提升了10个位次。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十年来,在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从105家跃升至324家,增长超2倍,数量居中部第一;2021年,湖北新增市场主体114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7家,均为历年最多;新增上市公司20家,比上年翻了一番。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19.60万户,同比增长20.38%,彰显了湖北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开放之路更宽——

综保区“一主两翼”全覆盖,“多区联动”建设湖北自贸区升级版

意大利馆、俄罗斯馆、日本馆、韩国馆、西班牙馆、东南亚馆……一排排欧式建筑透着异域风情,一间间国际化商铺接待各方来宾。

一座不靠海、不沿江、不挨“边”的内陆县城居然这么洋气?不少初到通城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从“内陆山区”变“开放前沿”,通城使的是“巧劲”——

缺少商业,从2018年起,通城四度参加上海进博会,引入浙江万雅集团,投资40亿元打造辐射湘鄂赣三省200公里商圈的区域性商旅综合体。

没有港口,与湖南城陵矶新港缔结友好县区,县内企业全面享受该港优惠政策,实现“借港出海”。

没有机场,与岳阳三荷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货运“绿色通道”,实现“借机起飞”。

没有4A级景区,与湖南平江、江西修水三县合作,共享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游购娱一体化精品旅游线路。借港出海、借机起飞、借台唱戏、借梯登高,思路一变天地宽。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从区域性开放走向全方位开放,从要素流动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湖北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5月,武汉海关、南昌海关、长沙海关签署协同工作协议,以“三关如一关”为目标,实现“联合执法、共建共享、互认互助”,推进长江中游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门不断拓展涉外平台,升级开放通道。今年3月,开通武汉—宁波铁海联运、武汉—东盟散杂货直航等国际物流通道,预计年内出运箱量将超10000标箱。

今年5月,推动襄阳综保区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成为我省第五个综保区,实现“一主两翼”全覆盖。

今年7月,推动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打造鄂州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客货运输“双枢纽”空中经济门户,促进武汉、鄂州、黄冈、黄石等地临空经济发展,培育产业聚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结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内引外联、双向开放”要求,省商务厅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区升级版,推动与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临空区和各类口岸等联动发展。

做实做优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华创会、楚商大会、世界500强对话湖北、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汉交会等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中德国际产业园等外资集聚园区;培育引进一批外贸龙头企业,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湖北有实力成为双循环新格局下的新沿海、内陆开放的新高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认为,新冠疫情导致的国外市场萎缩告诉我们,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是在完善国内产业链、充分开发国内市场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湖北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就必须按照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找准我们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科学定位和比较优势,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饶诗

编 审:程小年 董硕

总编审:童志勇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6/202210/1cc0bc0bf937ea650dbfbfc42f9d279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