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捡垃圾”的出家硕士,找到另一种渡人方式

04-02 09:07  

(通讯员 邓霁桓)2月28日,蕲春刚经历完新一轮低温冻雨天气。蕲州江堤的十九名志愿者包裹得严严实实,在草丛深处、江河岸边捡垃圾。烟花炮竹残屑、饮料瓶、各种零食包装袋被悉数从土里、草里或冰里拔出,装进尿素袋,一包一包地堆在三轮车上运走。



释净尘是环保活动的发起人,是一名政协委员,也是一名出家人。这是他组织的龙年第一次环保活动,参与的志愿者们几乎都是当地居民。从2020年开始,他们每月常态化捡垃圾,净尘告诉他们,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捡拾,都是在体现对大地母亲的敬意……


佛门讲的是一个“缘”字,中国当代著名禅师净慧法师创导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也深深影响着净尘。



与佛结缘,与蕲结缘


十几年前,净尘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那时候他经常去做义工:走访云南山区做贫困档案、雨季为孩子们修复铁索桥、硬化泥巴路、大山里打深水井救助难民……这五六年间的一次次经历,不仅让他增长见识和工作能力,更让他深深结缘于慈悲济世、利益众生的佛教文化。于是,在2011年他选择了出家,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己任。


随后,他在云南佛学院,潜心修学,禅悟人生。四年后,又来到融儒释道三家文化于一院的三和寺。


又六年之后,经其师父常定法师严格的打磨沉淀,净尘法师迎来了出家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在佛教协会的统一安排及师父的要求下,他进驻昭化寺,掌管寺内日常事务、领众修学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


蕲春佛教文化底蕴浓厚,自古就有“蕲黄禅宗甲天下”的美誉。蕲州昭化寺在明代万历中期,就被荆宪王选定为荆王府家庙,是目前国内仅存的明代藩王宗庙建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明朝覆灭后,近代战乱频繁,寺内大部遗存毁损殆尽,至解放初,仅有残存一座石柱老殿。


“刚来昭化寺的时候,从最初的清理环境卫生开始,把日常生活的体力劳作,也视作修行的功课来做……”净尘带领寺内人数有限的僧人,在周边信众的护持下,先从提升寺院景观开始,周围一些居民慕名而来,帮忙做饭、搬砖、捡垃圾、种菜……


管理寺院的这几年,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疫情也有天灾。最严重是2020年7月,蕲州镇连下两天雨,降水量近400毫米,是该镇有水文记载以来最大的雨量。周围村民家被淹,到寺院借住,满身泥水的净尘在紧急疏通寺院后山塌方的同时,还号召爱心人士捐款救灾。面对各种困难问题,他都当作是自己修行的资粮,悲智双运的行事宗旨辅以僧俗共同的努力,诸多历史遗留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捱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刻。


四年间,整个寺院殿堂格局焕然一新。去年6月黄冈市佛教界讲经交流会在昭化寺举行,各地高僧大德相聚于此,盛况空前。


保护文物,研究西游


习近平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昭化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三香、三净”(茶香、书香、花香,干净、清净、空净)理念来传承历史文化。


昭化寺的美学思维和无用之用、修旧如旧的理念,让很多农村丢弃的石磨、枯木、碎罐在昭化寺都成了“艺术精品”。寺院里的一步一景、一框一色的清静环境也被游客深深吸引。


在他的悉心管理下,昭化寺逐渐恢复了明朝藩王宗庙精美绝伦的模样,寺庙内部的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渐渐走入大众视野。


中南设计院郭和平院长曾说过,“昭化寺是我至今为止见过单体最大可供人居住全石质古代建筑。”净尘告诉我们,昭化寺在战乱中凋零后,被当做炸药存储仓库、生活资源仓库等使用,并在文物主体周边加建了2栋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生活用房,这两栋建筑是制约昭化寺历史文化研究和发展的阻碍。


文化的挖掘尤为不易,面对拆除违建后重新维修的大难和保护文物的大义,昭化寺没有逃避与拒绝。2021年,昭化寺主动拆除违建,以大格局和大行动来保护文物,昭化寺存续40余年的违法建筑主动被依法拆除,并在湖北省考古研究院的主持下,对昭化寺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文物。


“昭化寺文物殿周边约3000平米空地,不会不再新建建筑了,我们将全部用于文物的展示和环境提升工程”。净尘说,我们中华文化古建筑,就是要让它尽显历史的光芒。省博物馆由衷地称赞道“昭化寺是文物部门与宗教场所共同保护文物的典范!”


除了作为藩王家庙,昭化寺还与另一个人有不解之缘。在五百多年前,还有一个不被注意的人常常到此地,那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当时的吴承恩因科举失意,在荆王府任“纪善”,做着一个小官,他在蕲州与昭化寺的悟空和尚结为方外之交,后来吴承恩将他的名字写入《西游记》中,并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如今,昭化寺成立了“西游记文化研究中心”及“蕲州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对《西游记》与蕲州的历史文化渊源、蕲州禅宗底蕴展开系统性研究。


2024年2月22日,“东坡庙会·百花蕲放”蕲州迎元宵民俗文化节活动在蕲州昭化寺拉开序幕,猜灯迷、吃汤圆、打糍巴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回味久远。

净尘法师说,未来昭化寺将以更新的面貌承担更多相应的历史文化职能。


有缘遇见,禅茶融合


除了维护寺院日常事物,净尘也时常在蕲春周边采风,还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


“居然在湖北蕲州菩提邱山村发现了一片六十年代知青种的茶园,保存的非常好!几十年无人管护,却是最原始的乔木茶……”2023年4月18日,净尘的朋友圈炸出了一群茶友,相约第二天再去上山采茶。


净尘的生活离不开茶,在出家人的劳作、禅坐、学修,甚至聚会中,“吃茶”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净尘从邱山回来,想着那里的村民收入微薄,现存有抛荒几十年的野茶,山中雨量充沛、土壤深厚、矿物质元素丰富、酸碱度适中,茶树生产环境得天独厚。何不变废为宝,让村民管理,农民增收。


近年来,关于茶叶的负面消息不少,农残超标、使用催芽剂等新闻让人对于喝茶有点“怕”了,在喝茶时还要担心是否安全,茶不仅不能帮助修行,还会妨害修行。“不浇水、不施肥、不修剪、不喷药,就是我们的特色,只要是对人体好的茶,能给修行的人助缘的,就是禅茶。”


邱山红茶,本来以为会碰钉子,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我们在云南都会采茶、制茶、喝茶,希望能让荒了几十年的老茶园起死回生。”净尘说,野茶虽然产量不高,但这种茶香气更香,茶气更足,口感更醇厚。


唐宋以来,蕲春就是有名的茶叶重镇,茶文化源远流长。为挖掘推广蕲春茶文化,以邱山茶为缘起,后续还会举办禅茶学术研讨会、茶艺表演、茶话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希望以茶为媒,引导大家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提起正念,欢喜生活。


人间佛教,禅在当下


“夏垸村九组七十多岁游伯伯,滞销西瓜4000斤……”这是蕲春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群里的一则助农消息,发出两小时后,政协委员释净尘接龙采购800斤,并直接送到蕲州环卫所,既解决了滞销瓜农的燃眉之急,也在酷暑中给环卫工人送去一丝清凉,每年中秋节,净尘法师都要送米、送油、送月饼道环卫工人手中。


净尘时常记得师傅说过:“发心容易,守道难。简单的事情,欢喜做。”



2020年,疫情期间,昭化寺捐赠善款10万元及口罩、酒精等抗疫物资;7月蕲州水患,第一时间送去300件矿泉水、200件方便面及100桶发饼等物资到安置现场;2021年,7月河南特大水灾,联合蕲春县众人义工联合会第一时间筹集10万元物资送往受灾严重的卫辉市灾民手中;8月为菩提敬老院购买护理床、热水器、冰箱、冰柜及粮油米面、锅碗瓢盆等近3万元生活用品,每月定期到菩提敬老院看望老人;2022年,号召组织民间力量募集善款30余万,历经三个月修缮历史地名标志——菩提桥;2023年,昭化寺向蕲春县佛教协会捐赠5万余元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12月甘肃临夏地震,昭化寺第一时间捐赠3元,全年公益慈善支出30余万元。


积极响应保卫长江生态的决策,至今已累计向长江投放青鱼、草鱼、鲢鱼、鲤鱼等鱼苗50多万尾。发起“守护长江”环保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每周六到长江边及附近区域清理垃圾,保护长江水域生态环境……


在蕲短短四年,净尘没有辜负师父常定法师的期待,将人间佛教的理念继续弘扬光大,创造出一种既符合佛教教理,又贴近和关怀现实人生的成功实践,也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佛教慈善实践之路。昭化寺将成为蕲春旅游的“打卡地”和文化传播地。


《西游记》中,孙悟空常对唐僧说:“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净尘法师让我们看到了真正追随自己内心的人是怎么样的,其实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

编辑:饶 诗   责编:梅 益

平台总监:刘明正   编审:董 硕

总编审:程小年

出品人:童志勇


https://img.cjyun.org/a/10126/202404/23125e4935645e2ec5f58c7930a379f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