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2月13日电(张潘、刘怀元)近年来,湖北全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高地,充分发挥高校和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竞逐合成生物产业新蓝海。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守文教授形象地说,合成生物技术就是将细胞、基因片段、蛋白质等“零部件”有机组合在一起,对生命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合成,创造出全新的生命体。
2024年湖北省科技大会上,陈守文教授团队“高效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创建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针对地衣芽胞杆菌相关技术难题,他和团队发明了基因高效编辑、发酵性能提升等技术,创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工厂平台。
航拍湖北大学。新华网发
“我们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实现产业化打下基础。”陈守文说,肌苷酸、鸟苷是重要的食品增鲜剂,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设计与改造,重塑产品生产工艺路线,提高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目前该技术已与广东一家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共同开展高效合成肌苷酸、鸟苷的产业化开发。
他介绍说,此次校企合作,将革新肌苷酸、鸟苷等产品的传统生产技术,为实现地衣芽胞杆菌高效细胞工厂平台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这也是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前沿科学服务现代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开展实验研究。新华网发
“湖北竞逐合成生物产业新蓝海,必须强化以用为导向开展高质量科研,尤其是从无到有的跨领域创新。”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子贡说,在动物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解析与抗体替代物迷你粘体设计方面,团队已在猪蓝耳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圆环病毒等病原感染控制上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优良工业菌株是生产醇和有机酸的核心。”在武汉光谷生物城,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世辉说,团队已成功设计出高效工业菌株,实现对木糖渣、农业秸秆、淀粉加工废弃物等多样化非粮原料的利用,获得25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包括23项中国发明专利和2项美国发明专利。公司也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光谷瞪羚企业”等荣誉。
光谷生物城片区。新华网发
“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已实现纤维素乙醇千吨级及乳酸百吨级中试。”杨世辉说,团队正推进建设万吨级示范线,预计3到5年内实现乙醇和乳酸产量十万吨。
去年,湖北省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在宜昌建成,国内酵母行业龙头企业安琪集团宜昌公司是首个入驻的主体项目。随着安琪酵母的落户,华东医药、微构工场等龙头企业也纷至沓来。到2035年,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将力争形成500亿元产业集群。
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筹备会在宜昌召开。新华网 连迅 摄
为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今年5月,湖北大学与安琪集团等单位推动成立湖北首个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解决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以市场化运行机制,面向医疗医药、化学品、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农业和食品等领域,推动湖北乃至全国合成生物产业升级。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覃先武说,通过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公司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在分子改造、基因工程等基础方面,能够更直接更有效率解决产业技术需求。
在武汉江夏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湖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夏区人民政府、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共建武汉合成生物中试基地。
武汉合成生物中试基地建成后,将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具备中试转化条件的优质项目进行就地转化,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助力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柳斌 摄
在湖北荆门,瞄准未来食品产业,中国农谷(屈家岭)合成生物未来食品产业发展联盟应运而生,联盟成员包括威高集团、华润三九控股华润圣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肽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强大阵容。
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易俊洲说,联盟将通过探索合成生物未来食品前沿技术,引领未来食品发展,在屈家岭形成科技、资本、产业、渠道四位一体的全球合成生物未来食品智造中心。
今年,湖北在省级科技计划中首次设立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聚焦新型基因编辑酶与DNA大片段组装、人工酶设计与改造、工业菌株重编程、生物酶高效合成等重点方向,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大科技项目与重点研发计划。
湖北省科技厅还组织优势单位申报并牵头承担“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前沿生物技术”“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等与合成生物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重大专项33项。
目前,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蓬勃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趋势进一步增强。湖北正加速形成以武汉光谷生物城为龙头,以宜昌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和中国微生物第一城为契机,以襄阳、荆门、十堰、鄂州等地为支撑的联动发展格局,谱写合成生物产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