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左二为朱其碧)
云上蕲春讯 通讯员陈平 田耀德 毕传高报道 谈到家风,蕲春县檀林镇财政所副主任朱其碧认为,好家风需要用爱来构筑:“无论对于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爱永远是最美的语言。”
因为对财政事业和山区人民的热爱,朱其碧一次次放弃升迁调动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山乡;因为对亲人和邻里的挚爱,他的妻子勤俭持家,热心助人,是远近闻名的贤内助和廉内助;因为对家乡父老的深爱,他的子女先后放弃城市高薪工作,回家创业就业……对爱的演绎和传承,体现了朱其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彰显出这个6口之家崇德向善的朴实家风和忠诚无私的家国情怀。
大爱无言
现年55岁的朱其碧,当过通讯员、炊事员、村会计、村支书、经管站站长等职。角色在变,不变的是他的工作环境——从狮子到大同,再到檀林,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蕲北的大山。
2006年,经管与财政合并。时任大同镇经管站站长的朱其碧本可以往县城“挪一挪”,但他主动递交申请,毅然留在大同,把调动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两年后,他又申请调到老家檀林。“老朱是怎么了?别人都往城里奔,他却往山里跑。”面对同事的不解,朱其碧笑而不语,他在日记中深情地写道:“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对山乡故土无法割舍的情和爱,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朱其碧的父母都是忠厚老实的农民。在大集体时代,朱家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和接济乡亲们。”朱其碧回忆说,参加工作后,父母常告诫他:“穷时莫忘行善,当官莫忘根本,你要记住你是农民的儿子。”
在这个距离县城100多里的山区小镇,朱其碧把父母的谆谆教诲,化作亲民爱民的具体行动。桐山村是檀林财政所的驻点帮扶村,村民陈雄是该村的精准扶贫对象。陈雄的父母年迈体衰,妻子常年生病,一对儿女正在念书,六口人的生活全靠他打零工维持,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
朱其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和陈雄结成帮扶对子,给他送去500元慰问金。朱其碧帮陈雄制订了脱贫计划,并为他争取到政策支持,建起一个能繁母猪场。如今,陈雄的养猪场已投入使用,5头母猪长势喜人,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去年6月19日,蕲北突降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大山深处的龙井河村受灾严重。朱其碧主动请缨,前往龙井河村指导救灾。道路被毁,车辆无法通行。朱其碧拄着木棍,踩着淤泥,冒着塌方的危险,赤脚徒步4个多小时来到龙井河村,四天四夜坚守在河坝上,洪水未退,不下火线。在朱其碧和村干部的科学指导下,河坝保住了,全村1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住了,可他自己却因疲劳过度而两次晕倒。
情系百姓,也要坚持原则。2013的一天,朱其碧在田桥片区核查能繁母猪补贴申报情况,当查到养猪大户张某家时,朱其碧发现张某多报了9头。朱其碧向财政所如实汇报,追回了多发放的900元补贴。据了解,这些年来,在核查临时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过程中,朱其碧坚持实事求是、上门核查的原则,共查处违规发放临时补贴34人次,为国家追回资金数万元。
对待群众如亲人,执行政策不走样,在感动当地干群的同时,也折射出朱其碧“钉是钉,铆是铆”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真爱无价
朱其碧一心扑在工作上,照顾家庭的责任更多落在妻子操阳春身上。
“她是个好儿媳、好母亲、好妻子,更是一位好邻居……”认识操阳春的人都这样评价她。她很节俭,总是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很孝顺,公婆重病卧床,她悉心照料;她很贤惠,儿子儿媳工作繁忙,她就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她对丈夫说:“我在后方守住家园,你们在前方安心工作。”
操阳春守住的,不仅仅是家园,还有清廉的门风。她常提醒丈夫:“违法违纪的事千万别做,不该收的东西千万别收。”去年腊月的一天,一个中年男子给操阳春送来两袋大米,操阳春给钱,中年男子不收,他支支吾吾地说:“钱朱主任已经付了。”
直觉告诉操阳春,这里头有蹊跷。在她的再三追问下,中年男子说出实情:“我申请了精准扶贫贷款贴息,想请朱主任通融通融。”
操阳春听罢,把脸一沉:“你这是想让我家老朱犯错误啊!请把东西带走,申请贷款贴息可以按政策办理。”中年男子挑着大米,悻悻地走了。“爱家,就应该替家人守好大门;爱丈夫,就应该珍惜他的工作和荣誉。”操阳春说。
操阳春是出了名的“热心肠”。邻居有红白喜事,她会上门帮衬;街道上有垃圾,她会及时清扫;凡有公益活动,她必参加,肖河村一组陈敦阳身患白血病,操阳春第一个带头捐款1000元……操大姐的爱心感染了很多人,成为当地家长教育孩子的鲜活教材。
挚爱无声
家规是尺,丈量着每个人的思想;家规是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朱其碧大爱无私的家风,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双儿女。
儿子朱鹏程200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昆山鼎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上海华硕集团管理工程师。为了反哺家乡,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2016年,凭借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资金,朱鹏程回到家乡自主创业,成立“蕲春韵康蕲艾制品厂”,产品远销海外,带动檀林镇40余人就业。儿媳也“夫唱妇随”,辞去上海的高薪工作,和丈夫一起回乡创业。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长辈如何做人做事。女儿朱怡霖在父母潜移默化地教育下,对父母亲和爷爷奶奶非常孝顺,平时家务一些琐屑事和重事,只要有空,她就主动去做,一家老小相敬如宾,温馨倍至。
朱怡霖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在沿海城市发展,但她回家参加事业单位编制考试,成了一名公务员。朱怡霖兄妹坦言,父母是他们的榜样:“我们会努力做一个像他们那样有担当、有温度的人。”
文明向善的家风不可多得,它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的积淀与传承。用爱沉淀出来的好家风,让朱其碧一家过得美满幸福。令朱其碧欣慰的是,孙子朱晋良年龄虽小,但也懂得关爱他人。他每天晚上都要给爷爷奶奶捶背;在幼儿园,小晋良和小朋友们相处得很好,有个小朋友住院做手术,他找爸爸要了300元钱,捐给了那个小朋友,还在妈妈的陪伴下,带着水果去医院看望。
“爱是家风的底色,有爱才有家。”朱其碧说,一个不懂得爱家庭爱他人的人,是不能指望他去热爱祖国、回报社会的,“老朱家会把爱的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