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华:扶贫好政策 圆我脱贫梦

10-20 16:06  

  张塝镇横路村农民陈林华就抓住了精准扶贫的利好政策,依靠勤劳双手,发展大棚蔬菜,不仅实现了个人逐步摆脱贫困,还带领本村和周围的一些贫困户一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据陈林华介绍,他家共有五口人,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疾病缠身,多年一直瘫痪在床,仅靠爷爷务农艰难度日,家中一贫如洗。窘迫的家境,勉强让他上完初中,就辍学务农。

  日子不好过,只得想办法。2015年春节刚过,当他正在纠结是留在家里照顾爷爷奶奶,还是选择外出务工谋生时,县里派驻到村的扶贫工作队来到他家中,宣讲精准扶贫政策,鼓励他种植蔬菜,摆脱贫困。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开始着手制定脱贫计划。背着行囊,带上干粮,到黄冈和武汉拜师学艺两个多月,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学成归来,他和村干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村里的支持。村里同意把现有大棚让他免费种植,有了收益后再补交租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先期的投入资金成为“拦路虎”。因为过去穷出了名,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敢借钱给他,万般无奈,他只得再找扶贫工作队。

  不到十天,和他结对包保的工作队员就帮他申请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贷款。“钱一拿到手,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心里久久无法平静。从那一刻起,我的信心更加坚定了!”陈林华回忆说。

  他承包了村里50亩大棚。第一季种上了芹菜和黄瓜。头一次做这么大的事,他生怕有半点闪失,日夜泡在大棚里,时不时拿着尺子丈量黄瓜的长度,眼看菜苗一天一变,心里也有了盼头。

  和身边许多创业者的故事一样,遇到波折非常正常,陈林华也没有例外。

  5月间的昼夜温差大,由于大棚白天通风不及时,鲜嫩的菜苗烧死一大半,10万元投入顿时打了水漂,到手的希望瞬间灰飞烟灭。

  “当时,我连死的心都有,一下瘫坐在地上,抱头痛哭!”陈林华说。

  一筹莫展之时,村干和扶贫工作队带着技术人员又来到他的大棚,把种子和化肥送到了田间地头,建议他赶快抢种反季节蔬菜,如果能赶上元旦春节前后出售,说不定可以打一个翻身仗。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他把50亩大棚全部种上薯尖。这一次,他吸取失败教训,白天到大棚劳动,晚上找书本自学种植技术。经过三个多月精心培育,薯尖日渐成熟。

  为了找销路,他带着干粮和成熟薯尖,上县城,跑省城。饿了,干粮充饥,困了,席地而睡。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林华种植的无公害薯尖受到黄石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商们的亲睐,与他签订了固定购销合同,当季产的薯尖就销售一空,收入达到20多万。最后一盘算,全家人均纯收入突破了5000元。

  去年底,他主动向村里提交了脱贫申请。

  如果你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

  今年,他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主动向村里申请承包120亩大棚。正当干得风生水起之时,6月19日遭遇的百年不遇特大洪灾,让蔬菜基地变成一片汪洋,情况惨不忍睹。

  危难时刻,市县扶贫工作队又出现在他的眼前,张塝农商行也给他送来生产自救贷款。经过半个月在基地开展生产自救,基地生产很快又走上正轨。新鲜蔬菜一茬接一茬源源不断上市。

  陈林华用两年时间改变了人生,他没有忘记身边还有许多像他过去一样的贫困户。

  利用蔬菜基地需要大量用工的优势,他专门吸纳周围的一些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每天付工资60—80元。还主动对接本村和周边村20多个贫困户,帮助他们抱团发展种植大棚蔬菜脱贫,免费提供技术,包销成品蔬菜。

 

  龙旦村60多岁的贫困户万加松逢人就说:“我这么大年纪,外出打工没人要,这两年沾他的光,一年还能挣1万多块钱呢!”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6/201610/c20415647fc82d67e14f8cd3ae1d869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