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与《西游记》

09-23 08:35  

  蕲州,因李时珍的故乡而闻名于世。但作为《西游记》的创作源和成书地却鲜为人知。

  说《西游记》,不得不先说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出生于江苏淮安,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琴棋书画,诗词文章,称绝乡里。二十岁前就考中秀才,后因藐视科举,多试不第,直到50岁左右才被学政选入“岁贡生”,以南国子监生员身份进京“谒选”。因父病逝,迫于生计,求助于同窗好友时任朝廷礼部尚书李春芳,欲仕途糊口才谋得一个浙江长兴县丞,可好景不长,因一桩冤案而入狱,一年多以后才得保释。作为补偿,调任蕲州荆王府纪善。吴国荣曾在《射阳先生存稿跋》中这样记载:“射阳先生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投刺选庐,乞言问字者恒相属,顾屡困场屋,为母屈就长兴倅,又不谐于长官,是以有荆府纪善之补。归田来盖以诗文自娱,十余年以寿终。”

 

  再说蕲州,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吴头楚尾、荆杨交汇”,历为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又因其地势险要、山环水抱,被称为上等风水宝地。自北周建城,唐宋以来皆为路、府、州、县治所在地。自古州城壁垒、居民繁错、商贾云集、大贤辈出,顾问、顾阙、李时珍、顾景星、胡风(张光人)等文化名人皆诞生如此。

  蕲州,自然风光秀美。古 “蕲阳八景”脍炙人口,以致历代诗人留下许多赞美的名句,有“不下西湖下雨湖”的感叹,更有陆游“自别蜻蜒浦,斯游十载无”的惊羡。早在唐代,李白、杜甫就留下《蕲州丫鬟山》、《江南逢李龟年》等明篇、佳句。古蕲州,物产富饶,宝物纷呈,“蕲竹、蕲艾、蕲龟、蕲蛇”“蕲春四宝”,名重天下,历为朝庭贡品。《本草纲目》为“蕲春四宝”写下了许多医疗健身及药用价值的篇幅。韩愈、苏轼也都为蕲竹而制成的蕲簟写过不少赞美诗篇。

 

  明正统十年(1445年),荆宪王朱瞻堈天下选地选中蕲州。在滨江古城麒麟山西南脚下大兴土木,建豪华宫殿,一时,“府第楼台平地起,巍峨等次比皇都”。自此,城内“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

  明隆庆二年(1568年)秋,吴承恩自江苏出发,溯江而上,来到王府圣地蕲州。此时的王爷已是第五代荆王朱翊钜。因吴承恩是闻名遐迩的文人,又即将入府担任纪善,掌管教导、礼仪,处理公文、教化子孙,王爷当然不能等闲视之,加之王爷喜舞文弄墨附庸风雅,除仰慕吴承恩才华外,还有吴承恩的同窗好友李春芳乃当朝礼部尚书,号称“青词宰相”。于公于私王爷都不敢含糊,丰盛的“接风”宴上,吴承恩结识了小自己14岁的蕲州名医李时珍。

  纪善一职,系明代亲王属官,在荆王府基本是个闲差。这就给了吴承恩许多闲暇时间和出入王府、游历四方、结交名流、观察社会以及钻研佛学经书的方便。由于王府的俸禄丰厚,生活优裕,使得吴承恩不再因生计而犯愁,也少了许多官场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羁绊和陷阱。闲暇之余,便经常邀上李时珍等蕲州朋友漫步雨湖湖畔,游历麒麟山、凤凰山、昭化寺、大圣庙等名山名寺,广结乐施好善、道行极高的圣僧,搜罗民间惩恶扬善、因果报应故事传说,钻研佛学,禅悟人生,为创作万世流芳的西天取经故事《西游记》,打下了坚实丰厚的基础。

  两年多的纪善生涯,吴承恩搜集了许多蕲州民间风俗、传说故事、方言俚语、宗教文化、名胜古迹、自然山水、方志记载。“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二郎神”、“孙行者”、“齐天大圣”、“ 菩提老祖”、“文殊菩萨”、“牛魔王”、“九头虫”、“蜘蛛精”、“黄狮怪”等万能力量与邪恶力量的对抗;“凤凰山”、“麒麟山”、“通天河”、“ 狮子洞”、“盘丝洞”、“朱紫国”、“玉华县”等所发生美与丑、善与恶,因果产生与报应,以及现实中王府权贵相争,生活奢靡,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历历在目,一桩桩,一幕幕与胸中腹稿积累相融。一时间,玉皇大帝各路辅臣,太上老君万年炼丹,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神圣万能的小悟空,道貌岸然的唐三藏,朴实憨厚的沙和尚,势利狡黠的朱八戒,以及各式各样为害人间的妖魔鬼怪,包括虚幻中的神灵拯救,现实中的李时珍起死回生,一一在脑海出现,全都跃然纸上。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残暴与善良,无私与贪婪,傲慢与谦逊等等抽象的道德观念、虚幻的因果报应,形成了固有的神话逻辑,构成了千古绝唱的神话故事。于是,一部宏篇巨著、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就在吴承恩手中,就在古城蕲州诞生,而传播人间且世代传承。

 

  无数学者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关于吴承恩是否荆王府任职、关于《西游记》与蕲州渊源,早在上世纪就都作过许许多多调查考证(包括淮安出土文物)和详细论述,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这里不妨就《西游记》中许多人名、地名、方言俗语、风土人情、传奇故事略举数例,足以佐证。

  《西游记》开篇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灵猴出世所提地名就有三、四处与蕲州关联。书中写道:“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林中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四面原堤草色新。”这段文字描写,分明就是古蕲州城周边景物。

  “银山”,面江而立,与江南黄颡口之半壁山隔江相望,遥相呼应,古舟楫自吴入楚行至这里时,好象两山夹道欢迎,故而最初叫“迎山”,荆王迁入蕲州后暇时登迎山进寺庙,而被称为龙虎之地,乃改名为“寅山”,现该山上寺庙中还留有“寅山寺”的碑文。后因该山怪石嶙峋,山面石头含钙较高用作锻烧石灰,山底蕴藏丰富煤矿极具开采价值,满山该称金银财富之地,故叫“银山”而沿用至今,银山煤矿开采遗址还在。银山周边江湖交错,水流入注,“潮涌”、“鱼入穴”自然无足为奇了。

  “丹崖上,彩凤双鸣”,说的是凤凰山。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曾建有四祖寺、洗墨池、仙人台、千仞亭等,临江面峭壁悬崖,山顶上修有凤山门楼,晨钟暮鼓,被列为古蕲阳八景之一,山体红土深厚,故有“丹崖”之称,现存有南门白甫冲(纪念李白、杜甫)遗址。另在蕲春还有“云丹山”,风景秀丽、寺庙成群。

  “削壁前、麒麟独卧”,是写的麒麟山。该山位于蕲州城中心,山势由北向南呈弧形,南端突起,极象一只蹲伏的麒麟俯视滔滔大江。民间传说,孔子周游列国,于此地得一怪兽崽,取名麒麟,且“麟吐玉书”而著《春秋》,故而山名为麒麟山。古蕲州城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名胜古迹甚多,至今还保留了雄伟的城北门门楼——“雄武门”。

 

  再看那顽猴“扯葛藤”,“采花觅果、捉虱、理毛”,“煨山药,煮黄精、捣茯苓薏苡”等动作和植物描写,没一样离开蕲州影子,且“山药、黄精、茯苓、薏苡、葛根”都是《本草纲目》中的蕲州地产名贵中草药。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中“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面进步秘处传他道也。”这与蕲州地区广泛流传的四祖道信传衣钵佛法于五祖弘忍的故事如出一辙。“菩提祖师”,在蕲州志和蕲州民间传说中也有很多踪迹。宋真宗时期,一张姓朝庭命官看中秀美灵气的一个叫“菩堤”的地方,解甲后,携全家定居于此,潜心悟道,道号“菩提”,在龙王山建“菩提寺”,为鄂东南十大名寺之一。且其道行较高,乐施好善,扶弱济困,信徒众多,人称“菩提老祖”。

  第六十八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朱紫国的文字:“……好个皇州!但见:门楼高耸,垛叠齐排。周围活水流通,南北高山相对。六街二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盛。果然是个帝王都会处,天府大京城。…形胜连山远,宫垣接汉清。三关严锁钥,万古乐升平。……真不亚大唐世界”。这个朱紫国,写的正是荆王府,只是将荆王府这个“朱子国”,演化为“朱紫国”了。其中的“周围活水流通,南北高山相对”,完全是写实。荆王府座落在麒麟山南麓的坡前,往南便是凤凰山,两山正好南北朝对,前有长江,后有护城河,东西都是湖泊,真够得上“周围活水流通”了。其繁荣市面,也是当时蕲州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第六十九回中,朱紫国国王因惊恐吃粽子,凝滞在内,而苦疾三年,行者悬丝诊脉的故事。这个端午节“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正是楚地人民纪念屈原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典故和风俗。至于行者“悬丝诊脉”,恰好是当年李时珍为王妃悬丝诊脉治好凝难杂症的故事演化而来。所用药方巴豆、大黄,通闭塞,破结肠,正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之方。

  第八十八回中,玉华县和玉华府是这样描写的:“有道禅师,我这蔽处,乃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县中城主,就是天竺皇帝之宗室,封为玉华王,此王甚贤,重爱黎民。老禅师若去相见,必有重敬。……过了吊桥,入城门内,……果然是神州都邑……,行多时,方至玉华王府。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荆王府内有“迎春宫”、“静养宫”和“玉华宫”等建筑。这里的“玉华县”应该就是由“玉华宫”移作县名的,其玉华王府的机构设置,也是由荆王府移过去的,明嘉靖《蕲州志》载,荆王府设有承奉司、长史司、典宝所、典膳所、典服所、审理所、奉祠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政所和群牧所等二司十所。虽未完全照搬,但已十分雷同,同时玉华王和三个王子,也是实有所指,当时荆王朱翊钜就有三个王子,一个个好武好强,书中对他们的描写则不乏溢美之词,如“此王甚贤,重爱黎民”、“果然神州都邑”等,都是歌颂荆王的。

  最后二个章回所提“纯阳”和取得诸经情节也与蕲州有着重要关联,古有“纯阳阁”道观,广为收徒授业、传道。自明以后吴人以纯阳阁为“金陵书院”,藏书丰富,诸子百家、四书五经,以及佛学、道学经文众多。一时,谈文论政、求学之风大兴。

 

  再细读西游,虽不说每个章回都与蕲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起码绝大部分章节人名、地名、山名,文化宗教、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方言俗语、饮食习惯,地方物产皆与蕲州有关:

  1、人名。①孙悟空,众所周知,蕲州城北有座昭化寺,据《蕲州志》记载,明成化七年,法胜寺僧智明重建,到隆庆初年已近百年历史,又从《荆藩家乘》中得知,昭化寺是荆王家庙、庙中主持和尚就叫“悟空”。明州人进士顾问撰写《荆王重修昭化寺碑》有文曰:“昔成化时,有僧悟空,悦其山明水秀,结草为庵。”《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借用这个和尚的法号,也许是从“僧悟空”演化而来。再则,昭化寺众僧每日早课皆诵祝:“圣寿齐天,福利藩封,绵绵延延,兴隆万载”。这里的“圣寿齐天”,与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名号几乎一致,可见“孙悟空”,“齐天大圣”之名皆源于昭化寺。②“行者”、“二郎神”。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载:“蕲俗六月六日赛二郎神。一人前导,山民呼行者,举行者名,则元人小说所载孙悟空也。是日蕲人无远近,皆来就观,辍市肆、肃衣冠,立于门,…必请命于行者,以致于神。”“二郎神”,“行者”二名在蕲州古已有之。③ “朱八戒”。据民间传说,吴承恩来荆王府以后,见一些王子王孙不学无术,荒淫无度,吃喝嫖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一方面,奏请王爷重修家庙,愿白天协助王爷处理公文、公务,晚上边写书边教导王子王孙读书,训导其改恶从善,以贤达事例感昭教化后人,故家庙名为“昭化寺”。另一方面,规劝朱氏子孙戒淫、戒赌、戒恶、戒斗等“八戒”,以致在《西游记》里塑造了一个势利狡黠的“朱八戒”来。

  2、地名。包括国名、府名、县名、地名等,前面说过“朱紫国”、“玉华县”,书中还有诸如“黄风岭”、“流沙河”、“八百里湖”、“豹头山”、“盘丝岭”等,蕲州周边就有黄土岭,关沙河、八里湖、豹子山,彭思等近似地名。

  3、寺庙名。《西游记》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等章回多次写到宝林寺、看山楼,古蕲州就有宝林寺、见山楼,另“日月寺”、“东岳庙”、“纯阳阁”、“大圣庙”也在《西游记》中出现,据方志记载,“蕲州自古九十九座庙宇,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口水井,”许多寺庙名称与《西游记》中寺庙同名或近似,这不能完全说是巧合吧。

  4、山名。 “麒麟山、凤凰山”、“狮子山、龙凤山、狮子洞、金牛洞、竹节山、火焰山、平顶山、白鸡山”等“仙境福地”,都可以在蕲春境内找到同名同境。“竹节山”就是由蕲州莲花池畔的“竹根山”演化出来的。

  5、风土人情。“端午节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金平府元夜观灯”、“天旱祈雨”,“为死者送水饭、纸钱”等等,以及渔夫扳罾捕鱼、夏日竹床纳凉,等民俗风情无一不是蕲州民俗风情的反映。

  6、饮食、蔬果。“端午粽子”、筵席“素桌席”,“荤桌席”、“吃一看十”,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吃个三宝钟儿”、“吃个四季杯儿”。果蔬有莲肉、山栗、风菱、枣儿、柿子、银杏、木耳、鲜笋、蘑菇、山药、黄精、薏苡、扁豆、江豆、油姜、芋头、面筋、豆腐等等三十八种,都是蕲州当地所产时令果蔬。大多还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药膳菜谱。

  7、方言谚语,歇后语。“你这老儿,俱言欠当……若要我师父过去,还得我们着力”。 “不消讲了”。“一发不晓得”!“不羞,凭那几句大话,哄他一顿饭吃”,“老儿,你怎的好道是羊儿风发了!”“你莫胡说!我们老少众大四五百和尚,往那里搬?”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三人出外、小的受苦”、“皮笊篱——一捞个罄尽”,“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等等这些方言俚语在蕲州地区普遍应用,广为流传。

  8、文化宗教。蕲州自古崇文重教,学风浓厚、科甲鼎盛,文人辈出,顾问、顾阙曾在“阳明书院”传授理学,素有“洛阳二陈”、蕲州二顾”之说,冯天驭、郝守正、吴淑等文人名士诗词歌赋无不感染着吴承恩,更有古蕲州宗教盛行,“释、道、儒、天主教”“四教”并立。这些都深深地根植在吴承恩的思维里,成为创作源泉。吴承恩在蕲州期间也曾留下《秋兴二首》、《夏日》、《送人游洞庭》、《送人游匡庐》等诗作。其中不乏浓浓的蕲州元素,直接影响《西游记》思想、风格的形成。这些,都与蕲州渊源极深。

 

  掩卷思之,事例关联历历在目,枚不胜举。

 

  总之,正如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史》中指出:《西游记》是演化小说而非创作小说,且是吴承恩晚年之作,而对他起决定性影响的便是任荆王府纪善。可以说,《西游记》成书于蕲州荆王府,既有吴承恩将他在荆王府的所见所闻,演化到《西游记》中去的结晶,又为蕲州古城浓墨重笔地留下了永垂史册的一页。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6/201609/257980961bf94c89d6ab80fb48dace4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