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糖

01-04 11:14  

  

       还记得那些年吃过的画糖吗?各种各样的形状,让人着迷的画糖。最近,在街上碰到卖画糖的爷爷,还是同样的地方,还是同样的人,此情此景瞬间就把我带回了童年。

  画糖,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如今,画糖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国家的保护。

  蕲春糖艺早在明清时期就颇负盛名,不仅在各个庙会和唱戏赶场子中大出风头,平时走街串巷也成为一道风景。而糖艺,在蕲春流行的主要是吹糖和画糖。

  吹糖,又称吹糖人,即把糖进行熬作后,用嘴把糖吹成各种图形;画糖是把糖熬至一定火候后,用勺子舀糖,运用手腕的功夫把糖水泼撒在特制的面板上,形成各具形态的动物和物品,且“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如今,吹糖人的糖艺已找不到传承人,画糖也濒临失传,已64岁的章自焱老人还活跃在全县各地,凭借着画糖的技艺挣来一份收入以补贴家用。

  章自焱,黄陂人,1951年冬月生。年轻时,他和另两个伙计一起拜村里的一位画糖师傅学艺,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外出赶场子,每年画糖也就只有一两个月时间。

  由于生意不好做,跟他一起学艺的三兄弟中,其他二人早就专职务农或改做其它生意了,他也只是偶尔画画糖而已。

  事情的转机是1990年秋,听说蕲春医药节和药交会很热闹,平时爱摆弄一下中药的章自焱便想到医药节上来看看,其目的是寻找新的商机。

  制作画糖所用的工具十分简单,仅一勺一铲即可。

  他来的时候,带上画糖家伙,打算靠画糖的手艺为自己挣上这趟路费。没想到画糖在蕲州还挺受欢迎,每次画糖时买的人不少,围观的人更多。

  在围观的人中,有一位老者,不断称赞他的手艺不错。听锣听音,听话听声,他从老者的称赞声中感觉到这是一位行家里手,再在后来的交谈中他得知这位老者原本是蕲州的画糖师傅,只是年纪大了不再操旧业。

  他乡遇知音,他虚心向老者求教,老者也热心与他“切蹉”,可惜的是,他没有打听老者姓甚名谁,而且后来再也未碰到那位老者。

  自那时起,他就把黄陂的画糖技艺与那位老者介绍的蕲春画糖技艺进行融合,形成了自己画糖的独特风格。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在蕲州租房住了下来,专以画糖为业,且一住就是两年。

  后来,他又来到漕河租房,在漕河乃至各乡镇画糖。制作糖画这门老手艺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到蕲春之前,画糖是他的副业,到蕲春后,画糖才成了他的专门职业;而他的画糖技艺,是黄陂的,更是蕲春的。

  画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和白砂糖。熬糖时掌握温度很重要,也就是炉子的火:火小了温度上不来,糖化不开,火大了温度高容易把糖烤糊,色相不好看,吃起来味道也苦。

  画糖时,手腕的抖动、平衡都很关键,手随心动,心想画成。

  章自焱画糖有60多种形状,常画的有近30种,如牛、鼠、兔、蝴蝶、鱼、螃蟹、葵花等,无一不栩栩如生,而最见功夫的是画龙和花篮。

  制作糖画是个技术活,熟才能生巧。画龙有近20道工序,龙头、龙舌、龙须、龙爪等等都须单独画好,待糖干燥到一定程度后再“拼装”成一条立体的“糖画龙”;画花篮除众多工序外,“拉糖”最为关键,因为画好花篮底部后,掌握好糖的稀稠,再凭借手腕的平稳和均匀适速的拉动,接成花篮的主体,使之成为一件可吃可观赏的糖画工艺品。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画糖始终是孩子们的最爱。别看画糖只是一个简略的轮廓,但或龙或凤,或鸟或兽,却又无不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生动,极传神。

  “我是黄陂人,也是蕲春人,是蕲春成就了我画糖艺术,蕲春也有画糖市场,我还想在蕲春再画糖10年!”章自焱老人说这话时充满了自信。

 

  不过,章老也流露出几分遗憾:“徒弟难带”。难就难在年轻人嫌收入低,又是个街头摆摊的职业,没人愿学;而年纪大的人有几个表态愿学,他也不愿带,因为到时候师傅老了,徒弟也老了,还是传承不下去。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6/201701/2a42fd5e0da7702d1b077d439a2f645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