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蕲春讯 通讯员王剑报道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因为那都是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虽说民以食为天,但住房更是人生奋斗的主题。一个舒适豪华的住所是每个人都向往和期盼的。
小时候我们住在乡下老家的一座土坯房,父亲说那房子是爷爷在世时盖的,虽然谈不上豪华,而且四面环山,大家称那里是个典型的“穷山旮旯”,但房子设计得很高大气派,足有10米高,而且是“大连五”,一共有八间房子。而且房子的四周用的是石头火砖做的墙角,非常的稳固,至少在我们湾里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读小学期间,我放学回家基本都是与父亲母亲住在一起,虽然是三个人住一间房,但一点不显拥挤,母亲非常勤劳爱干净,坚持每天打扫整理,房间里衣物摆放井井有条,显得空间也很大。记得当年我们全家七口人生活,家大口阔,外公外婆也到家里来居住,但大人小孩相处融洽,充满和谐温馨,还引来不少村民羡慕呢。
后来我上中学时,父亲由于工作调动,我们便随他搬到他的工作单位居住。当时住的也是一向平房,但那是用红砖砌成的,虽然只有五间房,但那年外公不在了,外婆仍然在老家居住,父亲母亲和我们姊妹四人住在那里也很宽敞。而且那向房子座落在水库的大坝下,环境空气都非常好,每天放学了,我们都喜欢到水库大坝上追赶打闹玩游戏,尤其夏天傍晚还可以到大坝上乘凉,水库边视野开阔,凉风习习,甭提多爽。
在水库边住了好几年,直到1995年,我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单位给我和另一个年轻同事分了一间住房。那里条件较艰苦,两个人住在一起,放两个办公桌和两张床,基本空间所剩无几了。那是栋旧楼房,由于年久失修,有时候外面下大雨,房内会漏雨,有几次晚上下雨,我们只好起来把雨伞放在蚊帐上接雨。我们那个时候能在单位找到一份工作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所以我们都很感恩,也很珍惜,并没有因为住房条件差感到苦恼,而且我与那同事相处得很好,平时也在一个办公室上班,经常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很快乐。
90年代后期,随着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南下务工创业,在外有点积蓄后便回家盖楼房,我们湾里有好几户人家搬迁到村委会附近或集镇做了房子。由于我们都是工薪阶层,那时工资很低,一直到2013年春节期间,父亲和我下决心到集镇附近盖向房子。由于集镇地皮太贵,我们只有选择在集镇附近的居民小区购买了一块地皮,决定在那里做向二列二层的楼房。刚开始,大家有点不愿意,因为那处离集镇有1.5公里,而且小区没人管理,到处脏兮兮的,路也没修通。但后来经过洁美乡村大行动,小区里配备了垃圾桶,进行了绿化亮化,现在变得很干净,也很美观。尤其是我们住房的后排,暂时没有开发,也就没有建房,站在楼房顶上视野很开阔,可以看到青山绿水,也可望得到对面的楼房、超市、街道,与小桥、流水、人家交相辉映,很漂亮,也倍感惬意。而且周边一公里内有学校、医院、文化广场、景观塘,孩子上学、老人就医、我们上班都很方便,有时候晚上到广场上散步、跳舞都很容易。尤其难得的是邻里之间团结友好,大家都由衷感慨这里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也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好地方,还是居家过日子的好处所。
与此同时,近年我们单位的住房也有了更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镇时盖的破旧不堪的楼房总算拆除了,在这一届主要领导的决策下,去年住宿楼改造工程争取到了上级领导批准通过,经过十个多月紧锣密鼓地施工,六层十五列的公租房项目顺利竣工。今年春节后,我们镇上40多名干部职工顺利搬进了新居。每人都有一个套间,办公和住宿条件都有很大改观,还配置了卫生间、厨房,基本上可以供应一家三口居住。
改革开放富起来,以前我们想都没敢想的事,现在几乎都变成了现实,这不得不说是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农村大部分家庭住房条件有了新变化,千家万户都住进了安全舒适、式样新颖的楼房,其中不少的人纷纷到城里安家落户,从此再不用担心洪水台风的袭扰,也不用着急上学、就医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少乡镇对农村建房进行科学统筹设计,部分农户也在进行住房改造,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别墅式小区会矗立起来,更多的城里人说不定会搬迁回农村,过着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何尝不是一种享受?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乐趣和回味。我们都为赶上了好时代而欢呼,也为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而自豪。